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2-25 08:10
大陸新春消費暢旺,然而整體內需仍未如理想。今年經濟保「七」看來仍有賴政府財政擴張及貨幣寬鬆支持。圖為山東濟南市芙蓉街人頭攢動,充滿年味。
中國經濟在邁向新常態的第一年--2014年,GDP增速降至24年低點,今年「破舊立新」繼續推進,增速放緩未到終點,通縮隱憂步步緊迫。新常態下中國經濟如何「軟著陸」,是決策層面臨的挑戰。
據接近政府的消息人士表示,在3月即將提交全國人大會議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今年中國GDP增長的預期目標為7%左右,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漲幅預期為3%。雖然7%的預期增長目標已是近11年來最低,但要最終達成並非易事,2015年將是保「七」之年,財政擴張與貨幣寬鬆雙管齊下,以確保中國經濟向新常態平穩過渡。
香港《文匯報》報導,去年,國家主席習近平首次提出中國經濟「新常態」的概念,認為中國經濟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入中高速增長階段。中國社會科學院的一項研究顯示,中國經濟潛在增速可能從「十二五」期間的7.8至8.7%下降到5.7至6.6%。在此框架下,政府將容忍經濟增速進一步下滑至7%左右,為未來的經濟結構調整騰挪更多的政策空間。
但是新的經濟模式建立需時,在「破舊立新」的過程中,經濟增長缺乏引擎和方向,去年中國經濟增長放緩至7.4%,為1990年以來的最慢增速,新年首月CPI漲幅大降至0.8%,工業品出廠價格(PPI)連續35個月負增長,外界對通縮的預期加強。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也表達了對當前經濟的擔憂。他在今年國務院全體會議首次討論《政府工作報告(徵求意見稿)》時提出,「今年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面臨的困難可能更多」,「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緊緊抓住發展這個第一要務」。
觀察人士指出,與去年相比,這一表態明顯不同,去年政府將推進全面深化改革作為首要任務,而2015年穩增長將是首務,特別是上半年中國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回顧以往,上一次中國GDP增長目標定為7%是在2004年。此後從2005年開始,這一預期增長目標連續7年被確定為8%,開始了持續多年的保「八」之戰。2012年中國政府首次打破8%「紅線」,把增長預期目標下調到7.5%,並連續3年保持在該水平。今年預計中國政府將增長目標再降0.5個百分點,預期增長7%左右。 2015年將是保「七」之年,實現7%的增長並非易事。目前,市場對今年中國經濟增速預測也集中在7%左右,樂觀的預測不高於7.3%,悲觀的低至6.8%。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陳東琪認為,今年尤其是一季度經濟下行會比較大,「無論從投資還是建設來看,房地產市場調整仍將繼續,尚在『去庫存』階段,CPI和PPI兩大指標意味市場購買動能弱,再加上採購經理指數(PMI)等先行指標下滑,運輸量和發電量的低迷,以及偏緊的總體資金供給面,都預示經濟仍在下行趨勢中」。
不少分析指出,大陸經濟正面對「內憂外患」,在內部結構調整步伐艱難的同時,又恰逢外部環境持續惡化,2015年將會是新一屆中央政府掌舵以來最困難的一年。綜合多家大行的最新評估,今年大陸GDP增幅僅為7-7.1%,勢必再創新低。
大陸去年未能實現「保7.5」的目標,但相差幅度輕微,尚算在市場預料之內。不料今年1月份的最新數據驟然急轉直下,進出口總值按年跌10.9%,其中出口額轉跌3.3%,較市場預期的最低下限更差。1月的CPI指數更跌至不足1%,令不少人擔憂「通縮時代」將會來臨,令大陸經濟雪上加霜。雖然官方尚未公布2015年的經濟增長目標,但各界普遍預測,中央政府將會進一步下調目標,將之降至7%左右。
事實上,一些官方或「準官方」人士近日已開始頻頻放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表示,「不要光盯著速度,要看經濟增長的質量」。大陸經濟的主要問題是過度依賴投資和外需,新常態下要轉變觀念和思維方式,讓質量決定速度。他認為,只要確保就業可充分,企業可盈利,財政可增收,風險可控制,民生可改善,資源環境可持續這「六可」指標,讓速度指標成為因變量,就可用質量指標倒推增長速度。
人民銀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近日也在報告中預料,2015年大陸實際GDP增幅將放緩至7.1%。中國國家信息中心最新報告亦預計,2015年大陸經濟將穩中緩降,GDP增幅料放緩至約7%。該中心高級研究員祁京梅甚至稱,只要結構向好的方向轉化,經濟增幅降到6%也能接受。多家大行最新預測也基本一致,恒生預料今年的GDP增幅為7%,中銀國際預測為7.1%。
中信銀行國際首席經濟師廖群日前接受本報訪問時亦認為,官方的目標將下調至7%,而實際的增幅將會是7.1%。他笑稱,這主要是由於去年未能完成目標,以官方的思維來推測,今年將目標定得更低一點,才能「漂亮圓滿、甚至略微超額地實現它」。
對於今年經濟進一步放緩的原因,廖群稱是由「內外隱憂」共同導致的。從內部看,由於大陸經濟在進行結構性調整,產能過剩和內需不振並存的現象仍將持續,中央政府加強打擊貪腐,也在很大程度上打擊了高端市場的消費。此外,房地產去年下半年雖然略有回暖,但很可能是暫時現象,今年的房價總體仍將處於下行通道。這些因素都對經濟有負面影響。
從外部看,日本、歐洲近期爭相「放水」,顯示外圍環境比此前預期的更差,嚴重影響大陸的出口狀況。雖然有分析指1月份出口負增長,是「春節因素」導致的,但廖群相信,即便撇除這一因素,真實出口數字也差強人意,預計今年全年僅會增長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