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11月份的年度核心消費通膨連續第4個月放緩,大部份係因石油價格下降的影響,凸顯央行要達到通膨目標2%所面臨的挑戰。
工廠產出意外下降,且實際工資創5年來最大降幅,凸顯日本復甦力道的脆弱,對於推行刺激政策以帶動經濟脫離遲滯的安倍首相而言,無疑是個打擊。
日本官方周五公布,11月份消費物價指數 (CPI) (不含波動大的鮮食,但含石油產品) 較去年同期上升2.7%,符合市場預期中值。
扣除4月份消費稅提升所造成的衝擊,核心消費通膨上升0.7%,較前月的0.9%升幅下降,也遠低於日本央行訂定的2%通膨目標。
券商SMBC Nikko Securities資深經濟學家Hiroshi Watanabe表示:「雖然經濟正在復甦,但石油價格下降,且通膨放緩將迫使BOJ在明年某個時點進一步放寬政策。」
在4月調升消費稅後,日本經濟步入衰退,但分析師預期本季就可看到成長反彈,因為出口和產出提升。
工業生產在經過連續2個月上升後,11月份意外下降0.6%。先前上升大部分係因高單價項目(如電腦晶片製造設備和鍋爐設備) 的影響,也混雜了市場0.8%升幅的預期,提高了10月的產出。
(工業生產相關報導)
日本經濟大臣甘利明認為,工業生產11月份下滑只是短暫現象,因為後面幾個月的就預期將大幅上升。
日央行長黑田東彥上周強調,日本正朝著達成物價目標的方向走,試圖擺脫市場對近來油價大跌可能影響通膨目標,進而明年初再次施行寬鬆政策的猜測。
但多數分析師對於BOJ在下一財年(明年4月起)達成通膨目標(2%)的可能性感到質疑。
日本職缺量達22年高點,反映出日本經濟的復甦,且兼差工作者人數自相關數據1984年開始追蹤以來,首次超越2000萬人。
但企業仍不太願意調薪,這對消費來說是個不良跡象。11月份家庭支出年減2.5%,但低於市場預期的3.8%降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