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股市近期波動劇烈,吸引全球投資人目光。(圖:AFP)
中國股市近幾周的劇烈波動走勢吸引全球投資人的目光,上海綜合指數上周二(9日)收盤大跌5.4%,但是,在此之前卻有長達2周、18%的漲幅;香港恆生中國企業指數也有相似表現,在連續兩周近11%漲幅後,看見3.1%回跌。
《Market Watch》報導,外界對於中國股市大幅震盪有諸多看法與辯論,高盛(Goldman Sachs)認為大盤回落主要是受到政府欲禁止低信用評級的企業債券作為投資者之前短期借貸的抵押品,即所謂的回購協議。
摩根大通(J.P. Morgan)表示,滬深股11月至12月的漲幅缺乏基本面支撐,先前的走勢可能是受到政府的作為所影響,尤其是中國人民銀行於11月21日突然調降基準利率,另外滬港通也是近期滬深股飆漲的原因。
摩根大通認為,貨幣寬鬆與其他刺激政策可能為滬深股帶來額外的增幅空間,然而,預期中國政府為降低系統性風險,可能強化監管影子銀行、地方政府債務等相關措施,則會造成金融市場的波動幅度增加。
儘管如此,Capital Economics 亞洲首席經濟學家Mark Williams指出,12月以來的漲幅,純粹是受到政府所帶動的現像,光是貨幣寬鬆政策不會達到此種效果,因滬深股的漲勢早在央行降息前就開始發酵,而滬港通後的市場交易量也都不如預期。
此外,Williams也指出,散戶投資人也開始「瘋狂」,造成滬深股出現熱潮。
上海綜合指數自6月1日至11月21日漲幅高達23%,優於全球其他主要股票市場,巧合地是,中國官方媒體於這段期間也出現許多文章,報導股價遭到低估,也使外界深信「中國政府決心希望看見股市上漲」。
Williams認為,滬深股的熱潮也逐漸由政府引領,轉為投資人的買氣支撐。
Williams表示,滬深股未來仍有潛力,特別是若中國人行短期內再進一步下調利率的話,市場可能很快就會完成修正。
Williams說道,滬深股近期漲幅將上海綜合指數的本益比推升至14倍,高於新興市場的1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