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元紙鈔 (圖:AFP)
週二 (9 日) 亞洲匯市早盤,澳元兌美元連續第 9 日走貶,眼看將寫下史上最長跌勢,徘徊在 4 年來最低水準。因大宗商品價格跌跌不休,令澳洲經濟成長前景更加堪憂;呼籲澳洲央行降息的呼聲也隆隆。技術分析師警告,澳元恐還會進一步下貶。
台北時間週二上午 10:13,澳元再貶值 0.5% 至 82.55 美分,使得連續 9 日跌勢共下貶了 3.4%,這也是澳元自 1983 年開始自由浮動交易以來最長貶勢。IG Markets 駐東京分析師 Junichi Ishikawa 接受《彭博社》訪問時表示,澳元跟隨重挫的油價引領原物料貨幣走貶,因全球經濟降溫削減了原物料需求。
澳洲政府上週公布,第三季國內生產毛額 (GDP) 僅較去年同期成長 2.7%,低於市場預期的 3.1%,因大宗商品產業持續消風。消息刺激投行紛紛預期澳洲央行將出手降息以提振經濟,德意志銀行 (Deutsche Bank) 便喊出明年將 2 度降息 1 碼。
技術分析師 Daryl Guppy 週一於《CNBC》撰文指出,從技術分析的角度來看,澳元貶破 86.5 美分的重大支撐關卡至關重要,並使得下個支撐價位落到 79 美分左右。這個澳元水準將令澳洲央行滿意,但也意味澳洲經濟結構出現重大改變。

Guppy 引用上列澳元近年來週線圖表示,澳元先是在去年 5 月貶破強大的支撐價位 1.015 美元,之後下探測試 94 美分的支撐價位。後者雖未提供強勁支撐,卻為澳元今年 4-9 月的漲勢構成強大的阻力。而澳元在 1.015 美元至 94 美分的交易區間,也畫下了另個下貶支撐價位 86.5 美分;該價位證實在今年 2 月及近幾週的貶勢,都提供有效的強勁支撐。
如今澳元貶破了 86.5 美分,使得下個技術支撐關卡跌到接近 79 美分。從月線圖來看,該價位在 2004 年 3-10 月、2005 年 2-3 月及 2006 年 12 月至 2007年 2 月間,曾是強勁的阻力關卡;而在 2008-09 年間也曾是小幅的支撐關卡。長期趨勢亦證實 79 美分是合理歷史支撐價位,遠高於澳元在 2008 年底 2009 年初淪為「太平洋披索」時的 62 美分水準。
Guppy 並指出,澳元持續崩跌,證實了該貨幣再度由 2011-13 年間作為有利可圖的利差交易貨幣,轉為被大宗商品價格牽動的貨幣。而如今貶勢一方面來自原物料價格重摔,另方面歸咎於美元快速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