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國的gdp增長率到底有多少?這是個人人都非常關心的話題,不過從目前已經有明確預期的20家國際國內金融機構給出的答案中,我們也許能看出些端倪。
和訊網綜合來自摩根大通、高盛、花旗等著名外資金融機構,以及光大證券(601788,股吧)、中國銀行(601988,股吧)等國內金融機構的預測數據發現,關於明年中國gdp的增速預測值中,最高值為7.3%,最低值為6.8%,中位數為7.0 %,眾位數也為7.0%。
機構
預測數據
穆迪
7.0%
摩根大通
7.2%
花旗
6.9%
瑞銀
6.8%
瑞信
6.8%
美銀
7.0%
惠譽評級
6.8%
高盛
7.0%
野村證券
6.8%
經濟學人智庫
7.0%
世界銀行
7.0%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7.1%
巴克萊銀行
6.9%
德意志銀行
7.0%
中國銀行
7.2%
社科院
7.0%
中金公司
7.3%
光大證券
7.2%
海通證券
7.0%
對2015年的經濟增長的預測,機構普遍預期將進一步放緩,不過總體來看內資較外資機構樂觀,內資普遍預測gdp增速在7.0%以上,外資中有4家機構的預測數據低於7.0%。對於放緩的原因,各大機構意見基本一致,普遍認為房地產市場調整、實體經濟疲軟產能過剩、出口下滑拖累經濟下滑是拖累經濟增速放緩的三大原因。
7.0%的增速是目前看起來應該是國內外最被認可的數據。美銀美林大中華區經濟研究部主管兼首席經濟學家陸挺認為,2015年國內gdp的增長率將從2014年的7.5%下調至7.0%,,此前全國人大財經副主任彭森、原發改委副主任張寶國均認為明年gdp增長預期定位7.0%較為合適。
今天召開的中央經濟會議的核心事項之一就是制定2015年的gdp增長目標,而外界預期這一目標也將是7.0%。
7.0%意味著什么?根據國家統計局網站的數據,該增速是僅次於1990年以來的第二低,1990年為2.3%,1991年為7.7%。原國家外經貿部副部長龍永圖認為7.0%的增速是我國經濟的底線,如果經濟增長低於7.0%就會出現大規模的失業還可能社會震盪。
不過也有分析指出,較為保守的gdp增長目標有利中國推進各項改革,給地方政府留出時間進行調整,即便是7.0%的增長率依然是全球范圍內不多見的中高速增長。
世界銀行此前曾呼吁中國停止設定剛性的增長目標,而本屆政府對待gdp的態度也出現了令人欣喜的寬鬆變化,“唯gdp”的觀念已經開始出現淡化。
在去年10月,習近平曾表示,中國不再簡單的以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論英雄,而是強調以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率為立足點。在今年天津的夏季達沃斯論壇上總理李克強也表示,中國政府已經更加關心就業形勢,gdp高一點低一點都是可以的,他說“只要有就業,增收入,沒有水分有效率,節能環保發展,gdp增長在一定的區間都是可接受的,愿意保持的。”
除了對gdp的預測外,在2015年的貨幣政策方面,央行降息也成為各大機構共識,摩根大通預計中國經濟增長壓力下,明年會采取至少一次降息和兩到三次降準,而瑞信估計央行除了會下調銀行存款準備金和降息外,也會降低貸存比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