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CPI同步下滑 通膨不振引爆經濟成長恐懼 (圖:AFP)
中國與英國公佈 9 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 低於預期,顯示低利率仍無法激勵經濟活動,引發市場對於全球經濟成長進一步疲弱的恐懼。
中國國家統計局公佈,9 月份消費物價指數 (CPI) 年升 1.6%,低於 8 月的年升幅 2.0%,亦低於《華爾街日報》對 15 位經濟分析師調查預期中值 1.7% 升幅。中國政府的目標是維持今年 CPI 在 3.5% 以下。9 月份 CPI 也較 8 月上升 0.5%;8 月份則較前月小升 0.2%。
英國《衛報》週二報導,英國通膨降至 5 年低點 1.2%,令升息預期再度延後,拖累英鎊兌歐元、美元下挫走貶。金融市場目前預期,英格蘭銀行可能要到 2015 年才會開始升息。
ANZ 的首席大中國經濟分析師 Liu Li-Gang 認為,中國的 CPI 大跌是因為秋季食品價格「意外下滑」所致。生產者物價指數 (PPI) 跌得更兇,下跌 1.8%,主要因為生產者支付的油與炭的價格更低。《經濟學人》雜誌曾於 8 月曾提出疑慮,認為中國官方的禁奢規定也會顯著抑制物價壓力。
除此之外,《雪梨晨鋒報》週三報導,瑞典物價下滑 0.4%,為該國過去兩年來第 16 個月陷入通縮。德國調降 2014 年成長預估,由原先的 1.8% 降至 1.2%。德國週三將公佈 9 月份 CPI。
儘管中國的 CPI、PPI 大大不如預期,分析師並不憂心中國可能陷入通縮。但是中國的數據一出爐,仍引發分析師對於全球經濟復甦相當的憂心。全球各地的通膨都低於各國央行設定的目標。隨著中國經濟放緩,商品期貨價格下滑引發全球經濟進一步疲軟的疑慮。
HSBC 的首席經濟分析師 Paul Bloxham 說,看來似乎全球各地的通膨都在下滑,最明顯的就是歐洲。歐元區通膨只有 0.3%,遠低於歐洲央行設定的 2% 的通膨目標。Bloxham 指出,最令人憂心的,也許是金融市場開始不相信 ECB 能達到這個目標。
不只是歐洲,美國的情況也在變壞。5 年期公債平衡通膨率週二降至 1.52%,主要是因為商品期貨價格偏低和薪資不成長所導致。今年以來,美國的物價成長約 1.7%,也令金融市場預期聯準會將維持低利率更長一段時間。
Raymond James & Associates Inc 的固定收益資本市場主管 Kevin Giddis 本週稍早曾向《彭博》表示,有鑑於通膨太弱,看來央行愈來愈難維持鷹派。Giddis 認為,現在的情況是更長期的反通膨循環 (disinflationary cycle),利率可能會維持偏低一段時間。
但 Bloxham 仍認為,Fed 將於 2015 年第 2 季開始升息。但 Bloxham 仍提出警告,通縮現在對歐洲是個顯著的風險。他認為,歐元貶值較可能有助於歐元區避免陷入通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