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正處於轉型中,消費對於gdp的拉動也將越來越重要,醫藥行業作為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需求剛性的特點,隨著疾病譜的變化和老齡化的加速,我們對未來十年的醫藥投資相對樂觀。
從需求端看,中國的老齡化在加速進展中,老年人是慢性病的高發人群,who研究表明老齡人口的慢性病死亡率是其他年齡組平均水平的11.8倍。根據 數據統計,占人口比例10%的65歲以上老人的醫療消費支出占到醫療總費用的30%以上。而且隨著生活壓力增加、飲食結構不合理、運動不足、環境污染等問 題,癌症、心腦血管的發病率也在逐漸上升,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低齡化發展趨勢顯著。政府2006年之后加大了醫保的建設,在原有城鎮職工醫保的基礎 上,逐步完成了新農合醫保和城鎮居民醫保的建設,目前我國醫保覆蓋率已經達到95%以上,基本實現了全民醫保。而且2009年開始實行的大病醫保政策,加 大了重大疾病的報銷比例,醫保覆蓋的增加極大地激發了就診率的提升,2007年-2012年,醫藥行業增速一直保持在20%以上。
同時我們也要看到挑戰,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也同樣面臨著醫療費用支出占比過高的問題。由於我國的醫保保費金額還偏低,勢必會影響到費用 的支出。2012年以來,全國陸陸續續開始進行醫保控費,對近兩年的行業增速有明顯的壓制,與此同時,藥品的消費結構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輔助用藥份額在 下降,而臨床上治療的一線用藥,因為需求剛性,增速仍然保持在較高的水平上。
對於醫藥投資,一方面我們對需求端長期看好,而另一方面也需要考慮醫保支出的壓力。2009年新的醫改方案出臺,2014年醫改進入到公立醫院改革 的艱難時期,醫改的目的是引導醫療行業向更健康的方向發展,未來的醫藥投資伴隨著醫改政策的深入,因此把握政策脈絡也是投資的關鍵點之一。
近年來醫療領域的新技術、新藥研發也是層出不窮,2013年標普生物醫藥板塊40余只個股的平均漲幅高達40.5%,位居全部十大板塊之首,也表明 全球范圍內對於新藥、新技術的追捧。基因測序的成本大幅下降使臨床應用成為可能,腫瘤免疫細胞治療技術取得了振奮人心的進展,這些研究的進展使得個性化醫 療時代全面來臨。國內企業在仿制藥降價壓力逐漸增大、政府鼓勵創新的背景下,積極投身到新藥、新技術研發上。我們欣喜地看到,在熱門的生物制藥領域,我們 跟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正在逐漸縮小,假以時日,國內某些企業必將躋身全球創新的第一梯隊。醫藥領域未來十年的投資必須更加關注研發的進展,醫藥行業是研發 驅動的行業,國內的研發熱潮已經來臨,新的產品才能實現更大的利潤。
總之,需求的增長是醫藥投資的核心邏輯,而醫改政策造成結構的分化,在對需求樂觀的同時,也需要花更大精力在標的選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