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自摩根士丹利研報)
大摩為何如此樂觀?Wilson解釋道,“週期末端往往是最好的時代。想想1999年,再想想2006-2007年。在這個回報率低的世界中,投資者可不能錯過這次機會。”
1999年,科技股大熱期間,納指漲幅近70%,而一年之後,美股出現驚人的回檔,並在2002年觸底。2006-2007年,儘管次貸危機稍有顯現,但美股依然掀起一波暴漲,同樣是在一年之後,美股因金融危機遭到重創。值得注意的是,這兩個時期全球金融市場均處於回報率較低的時期。
針對當下美股的漲勢,Wilson表示,週期性上漲始於一年前,與特朗普關係不大,更多源於去年一季度開始的全球商業週期。特朗普只是加速了這一週期,並激發了華爾街的“動物精神”。
至於美股再度上漲的動力,Wilson表示,除了低利率環境,以及經濟走出長期停滯,還包括極度寬鬆的金融環境:
在低利率的世界中,股權估值依然存在增長空間。在低增長、低通脹的後危機時代,ERPs已經異常增加,但是我們可能會離開這個時代,這意味著ERPs能夠、並且應該回歸常態。
經濟可能已經走出了長期停滯的階段,生產力也可能已經觸底,消費者過度負債、反恐戰爭以及管制、缺乏財政/貨幣政策協調的趨勢正在終結。
極為寬鬆的金融狀況鼓勵投資者轉向樂觀。不僅如此,零售銷售等資料也顯示美股並未見頂,技術面也非常好。
Wilson還表示,與1987年和90年代末的泡沫不同,如今的美股依然很便宜。下圖為報告中對各階段美股ERP以及公允價值的對比:
(圖片來自摩根士丹利研報)
在堅決看多的同時,Wilson也解釋了市場中存在的風險,例如美聯儲加息空間縮窄,信貸市場轉向疲軟,油價復蘇進程拉長,以及歐央行縮減寬鬆。
華爾街見聞此前提及,在美聯儲3月會議紀要中,數位聯儲官員認為目前美股頗高,美國三大股指應聲轉跌,最終齊齊收跌。而就在會議紀要公佈前的早盤和午盤,納指還在創下新高,道指還能跳漲近200點,標普也一度突破兩周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