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覽量:3,929 2017-02-08 17:56:46
美國新任總統特朗普稅收方面的一些政策,尤其是關稅,根據經典貿易平衡原理應該是推升美元的利器,但野村證券提醒投資者事實可能剛好相反。
我們先再來複習一下特朗普最新的來自於稅收方面的政策:
實際已經頒佈的:將對那些把工廠搬遷到其他國家、雇傭其他國家員工、卻想把產品售回美國的企業徵收高達35%的關稅。
正在醞釀中的:競選時特朗普曾提出,要向中國收取45%的關稅,同時不排除他對包括歐日在內的發達國家收稅的可能性。
這些關稅一度使市場陷入“美元狂飆”的預期,主要其可能改善美國貿易平衡和通脹,導致美元需求增加。甚至美聯儲“三把手”也贊同此觀點,紐約聯儲主席杜德利近期表示:
邊境稅收的跳升將推升美元和進口商品的價值。
美國經濟學家Paul Krugman也表示,如果美國實行了DBCFT,那麼我們預計美元將一飛沖天,強勢到毀滅所有的競爭優勢。
德銀集團去年年末表示,總之,如果邊境稅調整政策獲得通過的話,不僅將導致通脹飆升,削減美國貿易赤字,還將導致美元走高。
但是,事實真的會如此簡單嗎?
關稅上漲等於強勢美元?NO
野村證券昨日(2月7日)發佈報告稱,特朗普的稅收從表面上看起來似乎有些複雜,但從本質上看恐怕是對所有進口產品收取關稅。這一度讓市場憂心美元過度飆升。但事實顯示,關稅上漲的情況下,美元更可能走軟。
野村提出了幾點不同的觀點:
沒有什麼明顯的證據證明,外國商品價格的走強將推升美元
根據1973年至2016年的德國馬克以及歐元,和1973-2016年日元的走勢看來,如果關稅上升推升國外產品價格,從而進一步推升美元的話,曲線應該分佈在45度線周圍,但是顯然下面兩張圖都沒有。

實際上在過去,進口稅增加的情況下美元都會走軟
如果我們拋開所有的理論,當美國實際向其他國家徵收進口關稅的時候,美元實際上是走弱的。
我們來看一下實際的例子:尼克森于1971年對所有進口商品徵收10%的關稅,雷根在上世紀80年代對部分日本的產品徵收關稅,克林頓在上世界90年代對日本豪車徵收進口關稅,而根據下圖可以看出,徵收關稅之後,美元實際上是弱勢的時候偏多。

貿易平衡論點並不奏效
不少評論都提出了貿易平衡論點,稱即使關稅上升,貿易仍然會處在平衡的狀態,因為匯率也會隨之調整,但是野村顯然不這麼認為。
對於超出購買力平價的範圍,市場爭論的焦點就會轉向美國貿易平衡的改善,而隨著美國貿易帳赤字的收窄,美元也將再度走強。然而面對無彈性的商品價格,美國短期內進口商品需求的趨勢將會惡化,因而進口關稅的首輪效應就會惡化整體的貿易平衡。因為假設商品的進口數量不變,但是需要支付更高的價格,顯然會惡化貿易曲線。更為根本的一點是,並沒有明顯證據,貿易平衡將決定美元的線性走勢,如果美元和貿易之間有什麼聯繫的話,那麼美元才是決定貿易平衡的關鍵。
另外,美元近期已經突破至100大關上方,處在2002年以來最高水準,目前上漲動能在減弱。有些投行提出美元已經被高估,暗示著美元進一步大漲不太可能了。
下圖滙豐銀行模型顯示,目前英鎊、歐元兌美元都已經處在了極度低估的狀態,美元已經被嚴重高估。
根據WEEX·一起交易之前的報導,摩根士丹利表示,如果根據特朗普的計畫,美元可能需要升值25%,但最後的實際情況可能為10%-15%區間。
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號稱“雷根時代以來最大規模減稅”的新政無疑讓市場樂觀的預期升溫,導致美元像脫韁的野馬一般向上狂奔。那麼,減稅到底能給美元帶來多大的好處呢?以下是WEEX對摩根士丹利近期一份報告的“讀書筆記”,該行的預期是10~15%,意味著美元在指數可能升至115左右。
不過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儘管美元雖然有走軟的可能,但或許僅限於兌歐元、日元等貨幣。大摩在去年10月的時候已經發表文章稱,新興市場很可能會遭受強勢美元帶來的衝擊。
發達國家收益率曲線走峭可能對新興市場的資本流動有深淵影響。新興市場的收益率曲線會隨著發達國家收益率曲線一同陡峭化,但需要注意的是新興市場國家之間情況區別較大,比如經濟結構,政局穩定程度,外債依賴程度等等,大摩將南非蘭特(ZAR)和土耳其里拉(TRY)歸為較脆弱的貨幣,將巴西雷亞爾(BRL)和印尼盾(IDR)歸為較為強勢的一類。
因為無風險資產的高估值已經導致股票和其他能帶來高收益資產的價格走高,今年2月以來這一趨勢導致資金流入亞洲新興市場(除日本)的股票、債券等資產,導致這些國家貨幣也連帶走強。
如果現在開始債券收益率集體走高,那麼之前資本流入變成資本流出,收益率較高、依賴外債融資的貨幣可能走弱(南非蘭特、土耳其里拉、哥倫比亞比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