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央行開展2455億MLF 利率上浮10個BP 國債期貨暴跌
日期
2017-01-25
2017年01月24日 15:12:36
本文發表於15:12,更新於16:20
今日(1月24日),中國人民銀行為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基本穩定,結合近期MLF到期情況,對22家金融機構開展MLF操作共2455億元,其中6個月1385億元、1年期1070億元,中標利率分別為2.95%、3.1%,較上期上升10個BP。
而今日早前據財新報導稱,央行開展一年期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利率3.1%,較上次操作提高10BP。消息傳開後中國國債期貨尾盤跳水。
中國10年期國債期貨尾盤擴大跌幅,10年期國債期貨T1706收跌0.82%,5年期主力合約TF1703收跌0.36%。
中國1年期利率互換漲9個基點至3.21%。
中國2026年到期、票息3.18%的10年期國開債成交收益率升至3.96%,昨日收盤報3.85%。中國2026年到期、票息2.7%國債買價收益率最高至3.35%,昨日成交收益率報3.24%。
招商證券首席債券分析師徐寒飛表示,央行MLF加息,可能與1月份商業銀行信貸投放出現歷史天量有關。央行通過釋放利率上調信號引導商業銀行預期,以警告商業銀行,如果不平穩投放信貸或者控制信貸規模,很可能將面臨更為劇烈的調控。
在上週五(1月20日),央行為保障節前流動性,通過“臨時流動性便利(TLF)”操作,為在現金投放中占比高的幾家大型商業銀行提供臨時流動性支援,操作期限28天,成本與同期限公開市場操作利率大致相同。通過市場機制更有效地實現流動性的傳導。
為了使TLF不被解讀為釋放貨幣寬鬆信號,國泰君安固收分析師覃漢團隊認為,此次一年期MLF利率上調,可以被視為“加價”對沖。近年資金面越來越依靠央行的公開市場操作,在機構負債端整體脆弱的背景下,適當的定向、定時降准可平抑季節性波動;同時上調中長期資金利率,並不會對直接衝擊短期資金面,這也就是部分市場投資者預期的“降准+加息”組合。
因而覃漢團隊認為本次MLF利率上調是意料之中的。雖然市場預期節前以穩為主,對央行此次舉措以及潛在態度頗感意外,導致了國債期貨今日午後跳水。而MLF利率通常是順應性的,領先意義不強。債災以來長短期資金利率明顯背離,長端利率高位震盪,MLF利率順應性上調實屬合理。
中國央行旗下媒體金融時報在昨日(1月23日)亦發表文章表示,“臨時流動性便利”釋放出三大信號:
第一,央行精准調控、保持流動性基本穩定;
第二,貨幣政策將保持穩健中性、央行要進一步加強預期引導;
第三,央行要繼續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方式、進一步豐富並綜合運用貨幣政策工具。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