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強指數”的重要指標之一——鐵路貨運量,再度確認中國經濟持續改善。
中鐵總資料顯示,10月國家鐵路貨運量同比增長8.4%,這是連續第三個月實現正增長。同時,10月單月貨運量達2.44億噸,創下2015年2月以來最高水準。
財新援引中鐵總人士表示,爭取在2017年實現全國鐵路單月貨運量和累計貨運量雙增長,結束長達4年的貨運量下降局面。
今年8月,鐵路貨運完成日均運量900萬噸,實現1%的同比增長,這是自2013年12月以來鐵路貨運首現增長。9月鐵路貨運繼續強勁反彈,同比增長4.6%。
作為“克強指數”三大指標之一,鐵路貨運量的繼續增長進一步增添了中國經濟企穩的跡象。該指數是《經濟學人》在2010年推出的用於評估中國GDP增長量的指標,源于李克強總理2007年任職遼寧省委書記時提出的可以通過鐵路貨運量、發電量和貸款發放量三個指標分析當時遼寧省經濟狀況。
據統計局資料,中國9月發電量4913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8%;8月份同比增長7.8%。上海證券報上月底援引CCTD中國煤炭市場網專家分析稱,終端需求回升拉動電力需求快速增長,四季度發電量有望繼續維持6%至8%左右的增長率。
9月底,東北證券交運團隊分析師瞿永忠、陳殷等人在分析當月“克強指數”表現時稱,從總體上判斷,克強經濟獲得兩年以來首次強勁反彈,其原因在於:
近期政府聚焦PPP發力,經過第一批、第二批直至第三批PPP項目落地,投資恢復高增長,增量投資專案增加到2萬億並還在延續中。進出口平穩,消費繼續強勁,物流成本繼續回落。實體經濟在新的支撐點獲得強勁反彈。
華創證券屈慶當時也稱,今年以來,工業和消費一直保持平穩運行,結合歷史走勢看,已處於一個相對穩定的底部狀態,後期將繼續保持平穩;投資在經過大幅下行回升後,也有望走平。
近期公佈的資料也反應了中國經濟好轉的態勢。統計局上月公佈三季度GDP增速為6.7%,持平於前兩季度。通脹進一步回升,9月PPI意外轉正,結束了同比連續54個月下降的態勢,自2012年3月以來首次由負轉正,9月CPI同比1.9%,也好於預期。
本月初的PMI資料對經濟的好轉做了進一步確認。統計局11月1日公佈的資料顯示,10月中國官方製造業PMI為51.2,大幅超出預期,並創2014年7月以來新高,連續第三個月高於榮枯線;10月官方非製造業PMI 54.0,創今年新高,非製造業增速繼續加快。
與此同時,財新和Markit聯合發佈的報告也顯示,中國10月財新製造業PMI 51.2,大幅好於50.1的預期和前值,顯示出製造業運行溫和擴張,而且增速為 2014 年 7 月以來最顯著。該指數已經連續四個月高於榮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