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滬港通開通之前,不少投資策略都建議投資者關注相對於 H 股有折價的 A 股,其投資邏輯是:A+H 股兩地上市的股票,理論上應該同股同價,AH 股價差會逐漸縮小。
事實上,滬港通宣布當天,高折價的 A 股確實漲幅明顯,折價在 20% 以上的股票,包括海螺水泥、鞍鋼股份、濰柴動力、中國鐵建等,當天幾乎都接近漲停,投資者難以參與,後續又在兩三個交易日後開始回落。如果沒有在第一時間買入而是追漲買入,反而會成為接盤者。
廣發證券研報將滬市 AH 股劃分為三組:低折價 A 股(折價 0~10%)、低溢價 A 股(溢價 0~50%)和高溢價 A 股(溢價超 50%),其追踪結果顯示,臨近滬港通開通前兩個月,高溢價的 A 股組合成為表現最好的一類股票,而高折價 A 股組合反而成為表現最差的一組。將時間拉得更長些來看,滬港通開通後 1 年內,無論在牛市還是股市大跌時期,折價 A 股組合的走勢都不如溢價 A 股組合。高溢價的 A 股組合反而是走勢最好的一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