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針對基本工資調漲調漲一案,在月薪部分,原則同意調為19047元,但必須連2季GDP成長在3%以上,或失業率連2個月降至4% 以下,才可調漲,對此,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孫友聯痛批,財經內閣完全是「財團內革」,基本工資調漲已經被行政院判了死刑!台灣經濟研究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 孫明德則認為,待經濟表現好轉再調漲薪資,並沒有邏輯。
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孫友聯痛批,財經內閣完全是「財團內革」,行政院以此兩項標準來有條件通過基本工資的調漲,簡直是宣判基本工資調漲「死刑」,更是不願調升工資的推託之詞。
孫友聯痛批,如果財經內閣認為,企業對勞工一天一小時多漲1元工資、一天才漲1顆茶葉蛋的錢,都可能拖垮台灣經濟,那麼這群對台灣經濟沒有信心的人就乾脆下台,讓對台灣經濟有信心的人來主導政策,讓勞工可以過得更好。
孫友聯說,勞委會早在審議工資時,把經濟成長率失業率考慮進去,現在藉由GDP與失業率做調升工資標準,根本沒有依據,尤其馬政府上任以來,失業率 只有1次低於4%,因此行政院簡直是找兩個理由,當不願調漲工資的堆託之詞,孫友聯質疑,「調漲工資跟失業率、跟經濟成長率到底有什麼關係?」
台灣經濟研究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表示,經濟成長率與最低工資反映的消費力,為因果關係,當勞工薪資增加、所得增加、就能提升消費力,也可以有 機會讓經濟成長率提高;但經濟成長率還得靠出口、投資,若等到經濟好轉再調整薪資,恐怕有失邏輯性;現階段景氣低迷或許可以短暫採用此政策,但長期下來, 並不是好的選擇。
孫明德認為,勞工工資應該由企業與勞方之間決定,政府夾在中間,一下面對勞方、一下面對資方,相當為難,政府應該讓勞資雙方,可以透過公會去協商, 假設政策偏向對勞方或資方其中一方,將有失威信;他建議,勞資雙方對薪資的爭議如何解決,政府都應從頭考慮,回歸基本面思考,否則基本工資就與電價是否要 漲一樣,永遠達不到共識。
針對連2季GDP成長在3%以上,或失業率連2個月降至4%以下,是否成為基本工資月薪調漲的「天險」?孫明德表示,景氣開始緩步好轉,加上去年第 4季到今年第1季基期較低,因此經濟成長率,有可能在今年年底、至明年第1季,連續2季成長至3%以上,但失業率要連2個月低於4%困難度比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