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亨網主筆 邱志昌 洪瑞成 2012-08-31 07:14
壹、前言
台灣民主政治發展已半世紀,但在地方上淳樸的台灣人有時很不願意自己親自下海參與競選活動;因為在選戰激化之際,對手可能會在為求當選壓力下不擇手段,將自己祖宗八代的事多給挖出來,貶人自尊以當選。
美國民主政治比台灣更成熟也更早,其競爭方式已由人身攻擊進化到政黨競爭,互相廝殺的手段與策略就不一樣了。除了個人特質真出問題之外,否則共和與民主兩個政黨多是以指責對方之外交、經貿、經濟、福利、國際戰略政策等等,批評對方、打倒對方,以求勝選。
今年11月美國總統選舉在即,每個與美國有密切利益的國家可得小心翼翼,莫遭池魚之殃。從最近美國國內所釋放出來的訊息,其中已經顯著之發展、除中東諸國如以色列、敘利亞、巴勒斯坦與伊朗、及北韓之外交或戰爭政策外;美國經濟提振的選戰煙幕彈已經打向中國大陸;近十幾年來中國大陸在美國市場賺到不少貿易收入,美國經濟發展當然要它來負一些道義責任。
貳、美國財政研究單位再對人民幣有意見
美國對人民幣的升值要求早在2007年之後就已開始,企業透過各研究機構與產業公會與國會議員,對於中國企業的傾銷與所謂不公平(接受政府補貼與獎勵之產業)之價格競爭,配合在競爭中所挾帶之低勞力成本與人民幣優勢,積怨已久。
2010年3月時,美國政府智庫,亦即美國經濟政策研究機構(Economic Policy Institute,EPI)就將美國失業問題指向中國大陸人民幣兌換美元的匯率低估,並且進一步這種低估是中國人民銀行長期操縱人民幣之市場匯率所致。EPI認為在低估之匯價下,中國之產品得以在美國打敗其它同質性產品、成功搶占美國消費市場;而且認為人行操縱之結果使美國在八年之間損失了200多萬個以上的工作機會。最近,美國財經研究單位似乎又宿疾復發、舊調重彈,再度開炮、對中國人民幣問題提出同樣指控。
(圖一:美國的失業率與中國大陸之外貿成長,鉅亨網「經濟指標」)
我們就事論事,以數據來看。由圖一來看,這就是美國財經單位這十年來長期不爽的「中國大陸居高不下之貿易成長」,它們認為這似乎是建立在「美國就業市場不振的衰退」上,中國之外貿盈餘踏著美國人的失業前進。由圖顯示,美國失業率由2007年的9月之後步步升高,曾經在金融海嘯當年2009年達到10%以上;但2009年之後即使已下降,唯仍維持8%於不墜,而中國大陸之貿易順差卻仍然是紅光滿面。
美國政府與智對人民幣匯率的指控,在2007年起就開始,到2010年金融海嘯過時達到高峰。美國財政單位近年來,都在每年4月中旬依慣例提出與美國主要貿易對手國之匯率報告,每次人民幣似乎都成美國財政單位的「頭號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