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唯一投資理財教育平台、國際金融資訊整合網,提供最完整的財經訊息、國際金融資訊給您。
立即訂閱今週刊~啟富達學員獨享『紙本每期只要48元, 電子每期只要29元』
啟富達官網搬家了!
 
財經快訊
德法雙雙發聲維穩歐元 歐央行購債箭在弦上
日期
2012-08-28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財匯資訊) 2012-08-28  11:16     

德國總理默克爾和法國總統奧朗德在剛剛過去的周末,雙雙表態支持希臘留在歐元區,稱“歐元危機實際上是一場信用危機”,默克爾更表示“歐元不僅僅是一種貨幣,還代表一種理想”。透過字里行間,德法領導人表達出了更加堅決的維穩歐元決心。

對於購債計劃本身,德國方面已經是滿腹牢騷了。目前來看,作為歐央行17個組成機構之一,雖然德國立場對於前者的影響力仍不容小覷,但其阻止歐央行購債計劃的可能已經不大。德國央行行長更多地是希望歐央行能在購債細節和條款上作出更多約束,引導歐元區成員國進行內部結構性改革,以根治導致危機爆發的深層次矛盾,將后續危機治理的主動權留在德法等債權國而非南歐債務國手中。

記者陶冶在分別於上周五和周六與希臘總理薩馬拉斯舉行會晤之后,德國總理默克爾和法國總統奧朗德在剛剛過去的周末,雙雙表態支持希臘留在歐元區,稱“歐元危機實際上是一場信用危機”,默克爾更表示“歐元不僅僅是一種貨幣,還代表一種理想”。透過字里行間,德法領導人表達出了更加堅決的維穩歐元決心。分析人士認為,在市場普遍預期歐央行將於下周四的議息會后宣布國債購買計劃的當下,德法領導人的上述表態似乎是給這一預期提前加蓋了一個“批準”圖章。雖然在加蓋這一圖章的時候,默克爾仍然難掩心中憂慮,但更大的風險或將迫使其不得不作出丟卒保車的決定。

中國社科院世經政所助理研究員肖立晟本月27日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最初堅決反對歐央行購債到后來立場的逐漸松動,再到如今萬般無奈之下的被迫支持,德國可以說是走過了一段痛苦的心路歷程,而導致德國立場變化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首先,自歐債危機爆發以來,由德國主導的以“財政緊縮”為最主要關鍵詞而忽略了提高重債國家競爭力的救援改革措施已經難以為繼。希臘危機的反復和惡化在一定程度上等於是宣告這種方法的失敗;其次,西班牙和意大利的淪陷令歐債局勢在一定意義上出現了由量變到質變的變化。作為歐元區第三大和第四大經濟體,意西兩國的紓困成本不啻於天文數字,遠非歐洲金融穩定工具(EFSF)和歐洲穩定機制(ESM)能力所及,這使得歐央行的出手成為事實上的不二之選。

“在這種背景下,包括默克爾在內的德國當局應該意識到,救援方案只能依靠歐央行執行赤字貨幣化的貨幣政策,即救援資金的來源會從笨重而有限的EFSF或ESM轉向靈活而無限的歐央行,盡管這將給德國經濟帶來多重潛在風險。”肖立晟表示。

目前,市場上對於歐央行出手購債已經基本達成共識,歐元及其他風險資產也受此預期影響走勢轉好。繼歐央行行長德拉吉在7月末高調宣布“將盡一切努力捍衛歐元”并於8月2日議息會后表示“有計劃從二級市場購買國債”后,有關歐央行可能舉動的最新消息是路透社上周五援引消息人士的話稱歐央行正考慮為新一輪購債項目“設定收益率目標區間”以及此前德國《明鏡周刊》報導稱其考慮為購債“設置收益率差界限”,即在外圍國家國債收益率與德債收益率差超出界限時買入該債券。盡管歐央行已發表官方聲明批評上述媒體不應報導“尚未采取的決定”,但有關其設定所購國債收益率或息差目標的猜測還是甚囂塵上。肖立晟認為,無論是設定收益率目標還是息差目標,都將是一個非常大膽的突破性舉動,因為這將意味著歐央行不惜一切代價通過無限量購買問題國家債券來人為將其所購國債收益率鎖定在某一水平或區間。憑借歐央行的公信力,這相當於是為所購國債上了一份超級保險,至少市場短期風險將得到抑制乃至終止。“但是,此舉將毫無疑問地使得歐央行購債可能帶來的道德風險進一步成倍放大,而這可能是歐央行當局衡量上述計劃需要考慮的最主要因素,預計也會遭到德國方面的反對。”他同時表示。

事實上,對於購債計劃本身,德國方面已經是滿腹牢騷了。據德國《明鏡周刊》26日報導,德國央行行長魏德曼在接受該雜志采訪時稱,歐央行的新購債計劃可能導致成員國“毒品上癮”。魏德曼說:“在我看來,此種政策接近於通過印鈔為國家提供融資。在民主體制中,需要對如此廣泛的風險分擔作出決定的,應該是議會而非央行。”目前來看,作為歐央行17個組成機構之一,雖然德國立場對於前者的影響力仍不容小覷,但其阻止歐央行購債計劃的可能已經不大。肖立晟認為,魏德曼的上述表態更多地是希望歐央行能在購債細節和條款上作出更多約束,引導歐元區成員國進行內部結構性改革,以根治導致危機爆發的深層次矛盾,將后續危機治理的主動權留在德法等債權國而非南歐債務國手中。

除擔心重債國家會喪失內部改革動力外,對於歐央行購債,德國有著更多的現實憂慮。肖立晟認為,由預期歐央行購債而帶來的歐債危機憂慮暫解只是暴風雨前夜的平靜,未來歐元區救援機制將會由財政緊縮轉向財政赤字貨幣化,而戰火即將燒到德國。具體而言,歐央行購債可能給德國帶來的潛在沖擊主要有五個方面。

首先,德國國債市場的風險溢價會提高。若歐央行實施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直接進入債務國國債市場購買國債,無異於實施了財政風險分擔機制,讓整個歐元區國家共同承擔國債風險,德國國債將會和其他國家綁定在一起,投資者則會提高德國國債的風險溢價,并逐步減持德國國債,屆時德國將會面臨一輪資本流出的沖擊。

其次,寬松的貨幣政策會增加道德風險,提高德國財政風險分擔成本。歐元區各國現在已經陷入道德風險博弈的僵局中,西班牙、意大利等債務國希望歐央行可以無條件地向國債市場注資,德國則要求在注資同時設定嚴格的改革目標。當救援機制開始由歐央行主導時,債務國的道德風險會顯著上升,財政整頓有陷入停滯的風險,屆時投資者會增加對重債國國債市場的投機,提高德國風險分擔的成本。

第三,歐元區安全資產的增加會降低對德國國債的需求。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安全資產供給在不斷下降,在2007年底,68%的發達經濟體都享有AAA評級,但在2012年初已縮減至52%,因此德國國債受到投資者的追捧:四年前10年期德國國債的收益率高於4.5%,現在僅為1.3%;若歐央行為西班牙、意大利國債設定利率上限,無異於增加了安全資產供給,勢必會降低投資者對德國國債的需求。

第四,德國經濟難以獨善其身,銀行業脆弱性正逐漸暴露。此前穆迪已經將17家德國銀行集團的評級展望從穩定下調至負面。歐央行的操作可能會減少德國的資本流入,降低經濟增長預期,經濟增長的放緩將會進一步暴露德國銀行體系的脆弱性。

第五,財政赤字貨幣化會激化德國國內的政治斗爭。默克爾支持歐央行購債計劃,這與其國內最大反對黨社會民主黨宣布支持在歐元區實行債務共擔的觀點相同,有利於其在2013年選舉中繼續連任;然而,這一措施在德國執政聯盟內部卻存在不少分歧,基督教社會聯盟批評默克爾在歐盟峰會中被法國拖入陷阱。預計關於歐央行實現債務共擔的討論,在明年德國選舉中,或將進一步激化。

 
 
 
 
Copyright © 2008 啟富達國際(股)公司_推薦如何投資理財課程 版權所有   電話:02-2703-2053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仁愛路三段26號4樓之3   E-mail:cfd.wma@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