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亨網記者郭幸宜 台北 2012-08-07 19:20
為了刺激經濟成長,全球各國央行紛紛大打「降息牌」,而根據過去經驗,每當寬鬆貨幣期間,往往較有利信用債市表現,同時反應在基金績效上。摩根投信統計,自中國人行、歐洲央行同步降息以來,果然讓15檔債券基金,包括新興債、高收益債基金表現,反彈幅度逾2%,優於MSCI全球指數僅0.76%的漲幅。
回顧前2次量化寬鬆期間,信用債市表現相對較為突出,其中全球高收益債漲幅達35.54%居冠,新興債中的美元債、公司債及本地債的平均漲幅也都超過2成以上,而兼具股債特質的可轉債平均也有35.06%的漲幅。
摩根新興活利債券基金經理人郭世宗表示,新興國家陸續啟動升息,目前市場整體利率處歷史低位,而具備利差優勢的新興債因能提供較佳到期收益優勢,因此自然能吸引國際資金布局。
郭世宗指出,即便歐債持續擾亂市場動能,新興債今(2012)年以來也僅1個月呈現淨流出,顯示新興債市資金長線移動趨勢正在形成。
郭世宗進一步分析,雖然寬鬆政策與估值偏低有機會限縮股市下檔空間,但基於歐洲央行購債細節尚未出爐,料歐債不確定因素恐將股市持續起伏。
反觀新興債市行情,JPMorgan新興市場美元債券指數今年來一路走高,迄今上漲12.61%,屢創歷史新高。且根據JPMorgan證券預估,今年底前若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持續維持在2%以下,則新興美元債利差仍有收斂空間,後市大有可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