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今年以來82%基金績效呈正報酬 生技類股脫穎而出
日期
2012-08-02
鉅亨網記者郭幸宜 台北 2012-08-01 21:10
儘管金融市場動盪不安,不過回顧今(2012)年截至7月底基金績效表現。根據Lipper統計,國人可申購的1633檔基金中,就有1333檔為正報酬,占比達82%,平均報酬率約4.19%,其中又以生技類基金表現相對亮眼。
根據IMS醫療健康信息學院2012年7月岀具報告顯示,受惠於醫藥新興市場需求提升及全球高齡化趨勢,預估2012-2016年全球醫藥支出年複合成長率約3-6%,其中醫藥新興市場的年複合成長率有機會達12-15%,到2016年,全球總醫藥支出規模約達1.2兆美元,富蘭克林坦伯頓生技領航基金經理人依凡‧麥可羅認為,這些都是延續生技類股持續走強的利基。
德盛全球生技大壩基金傅子平則分析,主因在於生技產業與經濟關聯度不高,加上適逢產業轉型時期,具備長線利多優勢。
傅子平進一步表示,美國生技指數(NBI)與美國非農就業人數的相關性較小、甚至偶爾會出現負相關。此外,今年以來即便西班牙殖利率大幅攀升,但生技指數卻不受影響持續創新高,顯示生技產業與美國經濟、歐債間的關聯性較小。
傅子平指出,由於FDA審藥速度加快,加上近2年通過9類生技藥品,且今年第1季前也有4種生技藥品通過,這些都是推升生技市場的行情。根據券商統計過去5年85種新上市的藥品,就有逾4成新藥在上市2年後,單季銷售可超過3000萬美元,對製藥廠商獲利貢獻頗高。
此外,生技購併熱潮有機會持續到明(2013)年,這也有機會再度推升股價,生技長多正展開,建議投資人可採取定期定額投資方式,長期參與生技的翻多行情。
在投資標的部分,德盛安聯建議,不妨著重在臨床實驗第3期的生技公司,降低新藥開發失敗風險,並增加被併購潛力,另一方面,適度布局已有藥品上市的生技企業,降低公司營收不確定性,是目前投資生技較為穩健的策略。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