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大學文憑,一份時薪 8.5 美元的工作,一疊等待寄出的履歷,以及,3 萬美元等著清償的學貸。這是一名美國新鮮人 Andrew Grzywacz 的社會表徵。
「我很清楚,我無法一步出校園就馬上得到夢寐以求的工作,」甫從波士頓愛默生學院畢業,獲得電影與電視寫作學位的 Grzywacz 接受《金融時報》採訪說道,「娛樂產業又更不容易,比起大多數領域來說。」
即使如此,比起很多同儕,他仍幸運得多。根據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追蹤指出,去年美國 18-24 歲人口就業比率降至 54%,為 1948 年有記錄以來最低。雖然大學畢業生增多,不過研究員表示這僅解釋了部分下降的原因。16-24 歲的美國失業人口超過 16%,較整體失業率高出 2 倍。
全球青年失業率已上升到危機層級,根據國際勞工組織(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sation)調查,全球青年勞動力有 13% 失去工作。
而在美國,這個問題又更加複雜。孱弱的就業市場與高築的教育債務─平均每名畢業生負債 25000 美元─彼此相撞,威脅美國青年未來收入能力,可能為美國經濟成長帶來長期負面衝擊。
面對學生債務負擔,美國政府已有所作為,加速推動削減低收入貸款人債務的計畫,並且免除未付餘額的年限從 25 年降到 20 年。
美國政府正積極推出更多減輕大學壓力的措施,這些措施可望吸引年輕選民,他們可是 2008 年歐巴馬得以入主白宮的關鍵角色。金融危機之後推行的部分經濟刺激計畫內容包括擴大學費稅收減免,上個月美國國會通過一項協議,防止某些新的學債利率以倍數增長。
不過,不少支持者表示,這些手段仍然無法全盤解決龐雜的問題。今年一名密西根議員提出免除部分畢業生的債務,但這項法案不太可能通過;此外,還有一些議員正敦促政府提供私人貸款以收入為基礎的還款計畫。
這些措施的擁護者稱,沉重的學債正在拖垮美國復甦進程;研究顯示,近期美國大學畢業生推遲車房購買計畫,從而抑制短期經濟成長。
消費者金融保護局中負責學貸的官員 Rohit Chopra 上週也加入論辯,「學貸與房市相互交纏的程度可能比我們想像得更嚴重。」他警告,學債問題傷害美國經濟。
根據哈佛研究指出,愈來愈多年輕人住在家中,家庭組成─房市需求的主要來源─的速度只與 1940 年代差不多。2007 年到 2011 年每年僅有 60 萬到 80 萬家庭組成,然前 4 年每年都有 120 萬到 130 萬個新生家庭。
身處消沉的勞動市場,Grzywacz 與其同儕的收入更低,2007 年到 2010 年 35 歲以下人口的收入中位數掉了 10.5%,比之其它年齡群組降幅更大,整體收入中位數下降 7.7%。
擁有大學學歷仍是收入高於高中文憑的保證,但是 2007 年到 2010 年間大學畢業生收入中位數也掉了將近 10%,而高中畢業生則下調 5%。
年輕的美國一代對他們的艱難處境知覺甚深,Rutgers University 的調查顯示,只有 16% 的大學畢業生相信他們將在財務上取得比前人獲得更豐厚的報酬。接近一半學生擁有全職工作,40% 背債的大學畢業生推遲了車房的購置計畫。
被債務綑綁的一代,工作薪資跌跌不休,而這些工作需要的又是那些,由債務埋單完成教育的學子。經濟復甦籠罩在如斯陰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