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亨網記者郭幸宜 台北 2012-07-26 17:03
根據Lipper統計,7月以來股債基金平分秋色,前10名各占一半。其中股票部份,由東協基金風光拿下4個席次,新加坡基金更以5.6%的漲幅奪冠,其他包括馬來西亞、東協基金也在前10名之列;至於債券部份,美債基金退位,改由投資級企業債基金取而代之,竄升為債券主流。
摩根投信產品投資部副總經理劉玲君分析,7月以來,全球金融市場再度隨歐債進展起伏,先是歐盟高峰會傳來好消息,推升風險性資產展開反彈,隨後又因西班牙債務出包、希臘脫離歐元區疑慮再起,把資金推向債市,使得7月份的基金績效呈股債平分秋色的局面。
JF東協基金經理人黃寶麗(Pauline Ng)表示,東協市場的產業逾7成以內需為主,降低對出口貿易的依賴,是讓東協市場在震盪中屹立不搖的主因。
以新加坡為例,其經濟結構雖以出口為主,主要企業海外營收佔比接近一半,但為降低全球景氣波動影響,開始將出口重心逐漸轉向亞洲,目前其GDP佔比約5成以上,歐美則僅有3成,黃寶麗認為,在亞洲區域共榮趨勢下,新加坡企業將可因而受惠,並推動經濟,維持成長動能。
黃寶麗進一步指出,內需與重建活動已成了維持東協成長的強勁力道,且多數東協國家財政體質已獲改善,其政府債務佔GDP比例約25%-55%不等,因此比起其他國家,較有足夠空間推出貨幣寬鬆刺激景氣。就連亞銀也預估,今(2012)年東協地區將有5.2%的經濟成長率。
至於債券部分,摩根環球企業債券基金經理人麗莎‧蔻蔓(Lisa Coleman)則表示,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已降至1.5%以下歷史低點,現階段價格更是貴得離譜。
蔻蔓認為,目前美國、德國公債價格偏高的環境下,投資級企業債已成為保險公司、退休基金等大型法人投資組合中的重要部位,建議投資人不妨跟隨國際資金步伐,布局波動度低於股票的投資級企業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