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貿一改此前頹勢迎來「紅 5 月」,進出口數據出現年內首次兩位數增長。海關總署發佈的最新數據顯示, 5 月中國進出口總值為 3435.8 億美元,增長 14.1% 。其中,當月出口增長 15.3% ,進口增長 12.7% ,雙雙創今年月度新高,遠超市場預期。
香港《文匯報》報導,今年前 4 月,中國進出口增速始終在個位數增速徘徊,進、出口最高增速僅為 9.4% 和 8.9% , 1 月份甚至還出現過負增長。據多家機構早間的判斷, 5 月進出口或略有反彈,但應該雙雙不會超過 10%。
中國 5 月份的外貿數據遠超市場預期,國泰君安宏觀分析師汪進對此表示, 5 月數據大大超預期不排除有季節性因素,以及大宗貿易交貨結算期來臨等偶然因素影響。但他同時指出,美國今年復甦情況較好,經濟增速也較為平穩,從目前來 看,雖然歐盟沒有擺脫債務危機影響,但在進出口方面的負面影響沒有過多體現。
業內人士指出,下半年往往是加工貿易的出口密集期,同時政府包括保持出口退稅穩定以及促進貿易便利化的一系列政策已開始顯見成效,因此,判斷下半年 中國出口形勢將轉暖。而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此前也表示,預計全年外貿形勢將呈現「前低、中穩、後高」走勢,有信心實現全年增長10%的外貿發展目標。
從與主要貿易對象的貿易情況看,中國傳統貿易對象美國和歐盟表現強勁,評論認為,這也是中國外貿迎來「紅五月」的最主要原因。
今年 1-4 月,中國與歐盟雙邊貿易總值 1705.3 億美元,增長 0.3% 。同期,與美國雙邊貿易總值為 1461 億美元,增長 9.2% 。而海關總署最新發佈的前 5 月數據則有了極大改變, 1-5 月,中歐雙邊貿易總值 2208.2 億美元,增長 1.3% 。同期,中美雙邊貿易總值為 1900 億美元,增長 12%。
從出口商品結構看,機電類商品出口略快於傳統勞動力密集型大宗商品。前5個月機電產品出口同比增長 9.9% ,較前 4 個月累計增速提高 1.4 個百分點,亦高出同期總體增速 1.2 個百分點。其中,機械設備出口增長 12.1% 。同期,服裝出口增長 2.5% ,紡織品出口增長 1.4%。
進口方面,鐵礦石、大豆等大宗商品進口價格明顯下跌,但進口量均有所增加。 1-5 月,中國鐵礦砂進口增加 9% ,進口均價下跌 13.9% ;大豆進口增加 20.7% ,進口均價下跌 5.7%。
《星島日報》報導,中國進出口總值創下歷史新高,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主任范劍平認為,勞動節安排是主因。今年勞動節 3 天假期中有兩日安排在 4 月份, 5 月份工作日因而較多,令外貿數據勝預期;中國經濟預期到7月才能真正好轉。瑞信中國研究主管陳昌華則預計,今年中國外貿增速約在 7% 左右,保 10% 增長的難度較大。
一位不願披露身分的政府官員指出,由數據來看, 4 月份應該是中國經濟的見底月,現在緩慢回升,尤其隨著發改委 5 月份密集批准大批投資項目,拉動經濟的作用會立竿見影。減息以及擴內需等政策效果逐漸顯現,中國經濟已見底回升。
渣打銀行中國經濟學家申嵐表示,下半年外貿形勢仍不樂觀,歐洲衰退將影響今年全年出口,美國下半年經濟復甦乏力。今年的聖誕節歐美客戶恐怕要勒緊褲帶,對內地出口企業衝擊不小。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經濟學教授王建鉚認為,新興市場還無法取代歐美國家的地位,內地短期靠新興市場彌補傳統市場還很難。
今年首 5 個月,中歐雙邊貿易總值增長 1.3% ;中美雙邊貿易總值增長 12% 。中國與俄羅斯和巴西雙邊貿易增長較快,但貿易額僅為傳統市場的 1/7 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