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唯一投資理財教育平台、國際金融資訊整合網,提供最完整的財經訊息、國際金融資訊給您。
立即訂閱今週刊~啟富達學員獨享『紙本每期只要48元, 電子每期只要29元』
啟富達官網搬家了!
 
財經快訊
〈鉅亨主筆室〉美股真泡沫化了?有量化指標?
日期
2014-07-09
鉅亨網總主筆 邱志昌博士  2014-07-08  07:09 

壹、前言

本文以學術立場配合市場現實:一、試圖對「股市泡沫化」,尋求衡量(Measure)的方法。二、本文找到了一種方法,為「對照比較分析法」;以股 市背景相近似的兩個經濟體,做其股價指數的「因素影響程度差異分析」。三、即若以英國金融時報指數(請參閱圖五)與美國道瓊工業指數(請參閱圖六),去做 「因素影響程度差異分析」,可以見到近期美股極端空頭論者,對美股所謂「泡沫化」的量化程度。

有價證券價格不該漲而漲,或該漲卻漲過頭;不該跌而跌,或該跌而跌過頭;這在財務理論上稱之為,過度反應(Over Reaction)。該漲而不漲,或該跌而不跌;這在財務理論上,稱之為反應不足(Under Reaction)。無論是Over Reaction或是Under Reaction,最後多會「均數復歸」(Mean Reversion);就是還是會回到合理價位。所謂合理價位就是理論價格,就是以CAPM模型(1964)、或股利折現模式(1959)、本益比法等計 算出來的價格。

亦即本文,以英國英格蘭銀行寬鬆貨幣政策,對英國金融時報股價指數影響為參考,探討美股「極端空頭」論、即所謂「泡沫化」量化程度。最後研究發現, 若以英國金融時報指數為標準,則美股道瓊指數應有19.73%部份是超漲;美股「泡沫化」論者,可能將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前最高點14,198.1 點,視為道瓊指數真正合理價位。

本文強調,美股與經濟發展表裏不一,經濟基本面與股價指數不對稱;以財務理論行為財務學(Behavioral Finance)觀點;若,美股該跌卻未跌,則Under Reaction後果相當危險。本文結論是,美股Under Reaction風險比,是否「泡沫化」要大!本文最後再強調,近期主筆文一再對美股態度保守;但並非認同「泡沫化」論。主筆文一直想以學術研究邏輯,思 考「股市泡沫化」定義,與判斷它的量化指標。

貳、法國認為歐元兌換美元匯價過高!

上周二(7月2日)美國聯準會(以下皆稱:FED)主席葉倫(Janet Yellen),參加國際貨幣基金(以下皆稱:IMF)主席康德緒(Michel Camdessus)演講會後,與IMF主席拉加德 (Christine Lagarde)對談;內容無法得知。本文判斷,這應是一場貨幣政策溝通過程。因為,目前全球三大經濟體美、中、歐多在進行寬鬆貨幣政策;其中以歐盟規模 最大、美國次之;中國人民銀行定向存準率降低政策,規模相當有限。

圖一:法國國民生產毛額與失業率曲線圖,鉅亨網指標
圖一:法國國民生產毛額與失業率曲線圖,鉅亨網指標

令歐洲央行(以下皆稱:ECB)不安的是,在今年6月的基準利率調降、與負利率歐元寬鬆貨幣政策,卻使歐元兌換美元匯率不降反升。此項發展使法國感 到緊張,因為歐洲各國經濟成長低、失業率高。法國總理曼紐爾瓦爾斯(Manuel Valls)希望,ECB能再推出新政策,一方面進行資產購買,另一方面則能壓低歐元匯率,提升歐洲各國出口競爭力;因為歐盟各國經濟成長偏低、失業率很 高。

如圖一,鉅亨網「指標」(請點閱首頁「指標」項目,再點入「指標追蹤」)法國資料顯示,2014年第一季法國經濟成長率為-0.1%,而失業率高達 10.1%;前者使人有無力感,後者令人緊張。美國第一季經濟成長年化率雖惡化為-2.9%,但失業率已降至6.3%。投資人對美國經濟復甦雖然失落感也 很大,但因失業率顯著降低,因此對復甦期待仍然存在高度期待。法國總理認為,歐元得匯價已被高估,這已影響歐盟出口價格競爭力,進而使經濟成長受負面影 響。

圖二:歐元兌換美元日曲線圖,鉅亨網首頁
圖二:歐元兌換美元日曲線圖,鉅亨網首頁

由匯率圖二(由鉅亨網首頁,右下方項目點入)檢視,歐元兌換美元走勢的確如此;在ECB負利率政策宣告日後,不跌反漲、不續貶反回升。由6月11日 之1.35兌1美元,微幅升值至1.369兌換1美元;其實也可說未升值,但貶值中斷。反倒是在負利率政策宣告前,歐元由1.392兌1美元貶值到 1.35兌1美元,符合效率市場反應。法國的歐元貶值論,其實在反應當初歐盟各國希望,能再以極端寬鬆貨幣政策,以歐元貶值刺激經濟成長,解決高失業率與 通貨緊縮問題。但,在政策出爐一段期間後,實際影響效果有限,而外匯市場走勢卻反其道而行!

 

叁、英格蘭銀行量化寬鬆貨幣政策(QE)效果最棒!

法國總理反應必然存在,對FED的QE定量退場政策存疑。法國已經看出,FED主席葉倫還是不斷強調,美國長期低利率、升息循環最快要等2015年 底。低利率透過利率平價理論(Interest Rate Parity),要使歐元兌美元再顯著貶值?似乎是橼木求魚。其實自2003年到現在,美國始終以中國人民幣升值,做為美國貿易逆差改善主要手段,但現在 卻殺出「程咬金」出來,歐盟要美元升值?這必然令葉倫也頭痛。主筆文曾在2012年初提過,OECD會員國在莫斯科會議會後宣言認為,量化寬鬆貨幣政策 (以下皆稱:QE)是當時與未來,全球主要工業化國家主流貨幣政策。OECD說,因為這種政策而造成的外部效果(External Effect);即對新興國家貨幣匯率升值波動,是為「必要成本」。

由2012年至今,美國至少已進行三次QE政策;而歐洲央行的「無限量購債」與此次「負存準率」政策,多是非常極端的(Extreme)寬鬆貨幣政 策。而非屬歐盟的英國,更是找來一位遠從加拿大央行而來的貨幣政策高手,擔任英格蘭銀行總裁;跟隨FED進行英鎊QE政策。在美國、歐洲之後,2013年 日本央行也蠢蠢欲動,2014年開始進行日元QE。中國人民銀行也在今年6月開始,降低定向存準率。誠如2012年OECD自已講的,QE政策是為近期全 球各國主流貨幣政策。

圖三:英國經濟成長與失業率曲線圖,鉅亨網指標
圖三:英國經濟成長與失業率曲線圖,鉅亨網指標

但,本文研究結果為:美國、英國與歐盟、日本及中國,在QE或寬鬆政策執行後的成果,以對英國的效果最為顯著。由圖三檢視,2014年第一季英國經 濟成長率為3.4%,而失業率已降到3.4%以下,菲利普曲線理論(Phillips Curve Theory)的確發揮功效。美國FED至少已經降低失業率,但英國則「兩全其美」!青出於藍,最後勝於藍!而歐盟卻仍然陷入,低成長與高失業率中。若不 將日本央行QE未來成敗計入,則ECB歐元QE政策成果應是最差的、對就業與生產皆無顯著效果。

肆、ECB認為FED應提前升息?

本文判斷,此次IMF主席演說會後,ECB與FED兩大央行領袖必然會就美元與歐元兩種貨幣QE政策,其實就是歐元兌美元匯率高低問題,進行溝通。 ECB可能認為,FED必需要與英格蘭銀行進度相同,即升息循環提前。因為,英國經濟復甦顯著,未來資金需求已有市場利率將提高的預期效應;由圖四可驗 證。

英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周曲線圖,自2012年中後即一路走高;至2013年12月為止,已高漲到3.075%。若以效率市場觀點論,顯然 是債券市場投資人已經預期,英國經濟景氣將顯著復甦,因此資金需求熱絡,貨幣市場需求大於供給。本文判斷,ECB必然以英國為例,以失業率大幅下降為訴求 認為,美國QE退場速度應加快;就像英格蘭銀行一樣,貨幣市場利率上揚,則歐元貶值目的也會達成。

圖四:英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周曲線圖,鉅亨網債券
圖四:英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周曲線圖,鉅亨網債券

對美國總體經濟而言,在失業率顯住改善後,目前最大困擾是經濟復甦問題。2014年第一季的-2.9%成長率,已使所有投資機構非常失望。但,經濟 成長率並非FED當初進行QE目標。因此,ECB可以此理由希望FED在達成QE目標、即失業率下降目的後就能退場,進而啟動所謂升息循環,以使歐元貶 值、增加歐盟出口競爭力。

如果以上思維是正確,則本文判斷,在今年第二季美國經濟成長率,被FED完全掌握到後;則無論QE是否會加速退場,貨幣市場對美元升息預期將會實際發生。FED主席葉倫也可能因此,由極端鴿派立場轉為中性。

伍、與英金融時報指數相較,美股的確「顯著」超漲!

美股是否泡沫化?本文無此論述,唯近幾周以來主筆文一直懷疑,美股高檔續創新高,與總體經濟成長率、財政與貿易赤字多「非常不對稱」。葉倫在IMF 主席演講會後,提到有關金融市場的重要論述。她說,金融市場的泡沫化(Bubble)風險,不能只靠QE政策去穩定,就能讓它不會發生;而是要透過金融監 管機制,控制其泡沫化。

這一段談話必然會讓很多國際投資機構懷疑,葉倫是否認為美國股市,已經進入「泡沫化」階段?即不合理超漲、長期對經濟基本面Over Reaction?其實已經應該回檔整理,但股價指數卻仍然撐在高檔?對任何貿易赤字、財政預算懸崖、與經濟成長顯著趨緩等現象,多無動於衷、反應不足 (Under Reaction)?

圖五:英國金融時報股價指數月K線圖,鉅亨網首頁
圖五:英國金融時報股價指數月K線圖,鉅亨網首頁

但若以對QE政策受益最顯著國家,英國股票市場、金融時報股價指數長期趨勢對照比較;全球投資機構對美股就有是否超漲?甚至已泡沫化相對指標,可以 此衡量美股是否泡沫化?以圖五,英國金融時報股價指數圖。在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前,英國金融時報股價指數最高為,2007年1月時的6,751.7 點;而在2008年金融風暴後,英格蘭銀行與FED一樣,以英鎊QE救市;結果在2013年5月1日時,英國金融時報股價指數已上揚至6,875.62 點。之後至今約一年時間裏,金融時報股價指數在2014年5月1日時,再度攻到6,894.88點。由以上的演變可見,金融時報指數在2013年12月, 已經進入盤整階段,不再顯著續創新高。

圖六:美國道瓊工業股價指數月K線圖,鉅亨網首頁
圖六:美國道瓊工業股價指數月K線圖,鉅亨網首頁

但美股則是:一、2007年1月同樣創下金融風暴前歷史新高14,198.1點。二、2013年3月道瓊工業指數也因QE救市政策,再度創下歷史新 高;而且在2013年12月後繼續上揚。三、2014年7月1日抵達16,998.7點,逼近17,000點大關。四、以第一項之14,198.1點距 16,998.7點,超漲幅度為19.73%。這一部份漲幅,即為英國金融時報股價指數至今仍未能達到的。換言之,英鎊QE只是收復金融風暴失土;但美股 多頭卻趁勝追擊。看空論者應是懷疑,道瓊指數這19.73%部份漲幅,是否就是「泡沫化」的量化程度?

由英國QE政策極為有效結果,對應ECB同樣寬鬆貨幣政策,卻還被通貨緊縮與高失業率所困,就已可洞悉英格蘭銀行在1991年前,為何決 定不進入歐元貨幣整合,仍然堅持使用英鎊、獨樹一幟。就是因為有獨立的貨幣,英格蘭銀行才有獨立有效貨幣政策;如今情勢發展驗證的確如此。美國因為經濟結 構大且複雜,因此QE只對失業率的下降顯著有效;但ECB竭盡所能,只是將歐盟新興國家債市,恢復正常運作;也令德國法蘭克福股價指數不斷創新高。唯,在 實體經濟進展上,正面效果相當有限、在就業與成長上「撈到」的並不多。

陸、結論:對利空Under Reaction部份還是會Mean Reversion!

如果道瓊股價指數「需要反應」,2014年第一季美國經濟復甦成長趨緩;也需要反應第二季,成長可能不顯著的預期;但它卻多沒有反應。則,無論第二 季經濟成長率結果如何,當美國商務部確認並公開宣告前後,對股價指數的利空Under Reaction部份,還是會進入Mean Reversion階段,大幅修正機率高!

 
 
 
Copyright © 2008 啟富達國際(股)公司_推薦如何投資理財課程 版權所有   電話:02-2703-2053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仁愛路三段26號4樓之3   E-mail:cfd.wma@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