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通貨膨脹情況看來變化快速,5月進口物價數據,更突顯了這項變化。
美國勞工部周四公布,因燃料價格上漲,5月進口物價上升0.1%。
以年率而言,5月進口物價自2013年7月以來,首度出現成長。該成長率0.4%,雖不高,但不久前的11月進口物價卻是大幅下降1.8%。
進口物價是美國勞工部公布三項通貨膨脹指標中的第一項,周五將公布生產者物價指數,下周二另將公布消費者物價指數。
類似的趨勢亦出現在這些指標中。以年率而言,4月生產者物價指數創2012年2月以來高點,4月消費者物價指數亦創去年7月以來高點。
問題在於,這對聯準會(Fed)而言,意味著什麼?答案恐非輕易可解。今年初,幾位Fed官員提到的通貨緊縮擔憂,現在已消退殆盡。
然而,近來的經濟報告中,也沒有那些因素,可促使Fed加速完成減碼量化寬鬆計劃。
Fed的目標在於,讓個人消費支出物價指數(PCE)成長2%,然而,該目標目前仍尚未達成。即使超過2%,該目標也屬中期目標,非一個月超過即可。部份Fed官員,如明尼亞波里Fed銀行總裁Kocherlakota,說Fed應放手讓通貨膨脹上升,重新恢復遭到大衰退後的緩慢復甦所抑制的物價水平。
年底前,通貨膨脹數據如何演變,將能決定明年升息的時機與速度。目前,則有待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