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訊網訊息 據媒體報導,惠譽4月4日確認中國長期外幣和本幣發行人違約評級為“a+”,同時確認中國優先無擔保外幣和本幣債券評級為“a+”。長期發行人違約評級展望為穩定。該機構確認中國的國家上限評級為“a+”,短期外幣發行人違約評級為“f1”。
惠譽表示,對外資產負債狀況是中國主權信用的核心優勢。2013年底中國外匯儲備增至3.821萬億美元,相當於19.2個月的進口額,在惠譽 評級的全球主權國家中排第三位。中國的官方儲備規模遠高於340億美元的外幣計價主權債務。2013年底,中國的外幣計價主權債務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 (gdp)的44.1%,在“a”類評級(包括a-, a和a+)的主權國家中排第二位。
經濟杠桿負擔迅速加重經濟有效吸收額外投資的能力下降給中國的增長模式帶來緊縮性限制。投資增速持續快於整體gdp增長可能進一步侵 蝕中國的經常項目盈余,因為國內儲蓄支援投資的能力將進一步受限。經濟結構調整尚未真正展開。2013年,投資對整體gdp增幅的貢獻率為4.2個百分 點,高於消費的貢獻率3.9個百分點。改變投資和信貸驅動的增長模式將令中國的信貸狀況承壓。
不過,中國經濟由國有企業牽頭的特點賦予了政府進行短期需求管理的有力手段,這增強了經濟能夠順利調整的信心。2012和2013年,gdp增 幅降至7.7%,低於中國經濟8.9%的五年平均增速,但顯著高於2013年全球新興市場4%的增幅中值。可獲得的數據顯示,在經濟增長放緩的情況下,中 國的就業市場依然維持強勁。據惠譽預計,直到2015年,中國gdp增幅的波動性都將低於a類評級國家的中值。不過,如果中國經濟結構調整的進展沒有惠譽 預期地那么順利,則可能引發更劇烈的經濟波動。
惠譽估計,2013年末,中國社會融資總量與gdp之比為217%,高於2012年末的198%以及2008年末的128%。自2013年年中 以來,中國政府在控制金融穩定面臨的風險方面采取了力度更大的措施。這些舉措包括放寬國內利率波動限制放寬人民幣浮動區間以打擊“針對人民幣單向波動的押 注”,以及容忍批發資本市場發生數起明確違約事件。中國央行已暗示,存款利率開放可能在未來兩年內實現。惠譽認為,這些措施將提振家庭收入鼓勵更理性的貸 款和投資,從而可能成為一個推動中國經濟結構調整的強大引擎。
惠譽估計,2013年末,中國政府債務總規模占gdp的比例已升至53%,而享有“a”類評級國家的債務比例中值為52%。這其中包括了或有債 務。中國國家審計署的數據顯示,政府或有債務占gdp的12%左右。中國經濟的國有主導性質意味著“實際”或有債務水平可能要高得多。
惠譽預計,中國債務問題最終的解決辦法將是,政府把國有經濟主體的債務以各種形式轉移到主權資產負債表上。不過,政府對違約的容忍度上升最終可能有助於遏制主權債務在這方面的風險敞口。(本文來源於華爾街日報(博客,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