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農曆新年過後人民幣出現罕見的貶值現象,上周二及周五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分別下跌0.46%及0.9%,連續創下單日最大跌幅,單周累計跌幅達 1.2%;若從1月中旬1美元兌人民幣6.02元跌至上周6.145元價位,累計貶值幅度逾1.5%,將去年全年人民幣2.9%的升幅跌掉一半。這波人民 幣跌勢又急又重,究竟原因為何?是否反映人民幣升值趨勢將逆轉?備受各方關切。
去(2013)年因為美國聯準會釋出量化寬鬆(QE)退場訊息,引發新興市場國家貨幣對美元貶值風潮,但人民幣對美元卻逆勢升值,成為強 勢貨幣中的超強貨幣,再加上大陸利率居高不下,從而引發賺取匯差及利差雙重報酬的套利熱錢不斷湧入中國大陸,據大陸國家外匯管理局統計,去年共計有 2,440億美元跨境資金流入,近來此一趨勢加劇,更擴大人民幣升值預期心理,自去年10月至今年1月中,人民幣升幅高達1.37%,對大陸金融穩定及經 濟的衝擊愈來愈大。
近來人民幣重貶是因為中國人民銀行的強力干預,自1月中旬以來,人行即從價和量兩方面加大對人民幣匯率干預力道,包括壓低人民幣兌美元的中間匯價及 擴大在市場買匯。近兩周人行更加大干預力道,指示大型國有銀行大量買入美元,並有訊息指人行近期可能擴大人民幣匯率交易區間,從目前中間價上下1%波動幅 度擴大至1.5~2.5%,此引發市場持有人民幣者的恐慌,大量拋售人民幣資產獲利了結,因而導致人民幣急貶。
人民銀行採取非常手段促使人民幣貶值,主要目的是希望藉由壓低人民幣匯率讓投機者不再押注人民幣升值,改變市場預期心理,遏阻熱錢繼續流入,並舒緩人民幣升值對出口的衝擊。另一方面,改變人民幣單向升值趨勢,亦可為擴大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區間創造條件。
相較於其他新興市場國家貨幣的大幅波動,人民幣1.5%的貶值幅度可說小巫見大巫,但大陸經濟規模龐大,人民幣匯率又受到人行高度管控,近來重貶是 2005年匯制改革以來罕有現象,因而市場對未來人民幣走勢已出現分歧看法,部分專家認為人民幣短暫貶值後,將重回升值軌道;但亦有若干人士認為未來人民 幣將升貶互見,甚至可能持續跌勢一段時間。
從客觀情勢分析,在短期內,人民幣由貶轉升的空間不大,理由有四:一是近期人民幣重貶導致為數可觀的人民幣衍生性金融商品贖回壓力,在市場預期心理 明顯改變下,人民幣仍有續貶壓力;二是美國聯準會可能在今年秋季讓QE完全退場,此勢必持續推升美元匯價,並擴大全球熱錢回流美國,進而可能改變跨境資金 流向大陸的趨勢;三是大陸房市泡沫已在崩解邊緣,金融風險攀升,且大陸經濟成長可能持續趨緩,因而將升高持有人民幣的風險;四是自2005年匯改以來,人 民幣兌美元升值逾30%,實質匯率已接近合理區間,又面對日圓及其他亞洲貨幣仍競相貶值,人行讓人民幣由貶轉升可能性不高。
短期內人民幣匯率的最大變數是來自美國的壓力。美國政府及國會仍然認為人民幣被低估,箭頭更指向人行操控人民幣匯率,逼迫人民幣升值的戲碼每年都會 重覆上演,因而不排除人行近月會讓人民幣短暫升值以應付美國壓力。再從中長期來看,隨著大陸經濟實力提升,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勢在必行,因而人民幣長期看升 趨勢不致改變,對人民幣短期供需亦有一定的影響。
過去一年,國內人民幣存款直線上升,已衝破2,000億元大關,銀行人民幣資金池亦水漲船高,在人民幣由升轉貶之後,個人持有人民幣不再穩賺不賠,銀行經營人民幣業務的風險亦隨之升高,如何因應人民幣匯率波動的新情勢,是未來個人理財及銀行經營必須認真鑽研的新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