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經過了2013年的大崩跌後,今年見到了些許復甦跡象,今年以來金價已上揚近10%。
然而,這究竟是金價的反轉,還是只是短暫的上揚?
《CNNMoney》報導,分析師Claude Ebb在其最新的研究報告中,從採金類股與金價的連動關係找答案。他指出,傳統上金價與採金類股有緊密的聯結。
不過就現在來看,近幾年採金類股的下滑速度遠超過實體黃金。如果這樣的聯動要繼續保持,那麼不是金價再跌個50%,不然就是採金類股要再上漲近 100%。
那麼,究竟是金價帶動採金類股,還是反過來呢?Ebb認為情況是這樣的:金價反映了已開採黃金的供需面,而採金類股的價格,反映了還沒被開採出來黃金的價格。
如果上述為真,那麼黃金價格將跟隨採金類股,而不是倒過來看。畢竟,若採金類股告知的是未來的金價,那麼我們應該期待黃金追隨採金股價。
當然,永遠都有兩者連動關係破裂的疑慮。有可能是投資人對採礦公司喪失信心,不然就是其採礦能力的衰減。Behind the Numbers證券分析師Will Becker,在去年的一份報告指出,採金公司面臨一連串的麻煩,包括資金取得的困難、開採費、稅的上升,以及金礦品質的下滑。
事實上,每噸黃金礦能開採出的黃金已掉到1.5克。「1950年代時,美加澳的金礦平均每噸能採出12克黃金,2009年時還有3克。」Becker指出。
換句話說,世界易於開採的黃金已越來越稀少,這當然可能是黃金的看多信號,因黃金供給面的大幅衰退。
到頭來,決定黃金價格的要素,來自它在全球貨幣系統的角色。如果黃金還是越來越難開採,那麼富人將買其他的首飾,或是找其他投資來避險。
如果黃金成了最後的避險標的,那麼黃金價格將遠比現在為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