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銀行 (BOJ) 目前所實施的貨幣寬鬆政策,與美國聯準會 (Fed) 所實施的量化寬鬆 (QE) 政策力道相比,差距仍然相當大,顯示日銀總裁黑田東彥 (Haruhiko Kuroda) 在今年日元大漲後,還有充足空間能加碼經濟刺激措施。
《彭博社》報導,日銀總裁黑田東彥於去年 4 月祭出購債計劃,以擴大貨幣基礎成長,目前將近是 2008 年金融危機的兩倍之多,但比上美國聯準會的量化寬鬆政策則是小巫見大巫,該國貨幣供應目前已成長 4 倍。根據彭博相關性加權貨幣指數 (Bloomberg Correlation-Weighted Indexes) 統計顯示,自 2008 年以來日元貨幣漲幅甚至勝過美元走勢。
瑞穗證券 (Mizuho Securities) 市場經濟學家 Toru Suehiro 表示,如果日銀想要成功達到 2%的通貨膨脹水準,首要之舉就是先讓日元走弱,他說:「日銀需要加碼刺激政策。因為相較於美國,日元的貨幣基礎仍有上升空間。」
根據日本總務省上月 31 日公布的資料顯示,該國 12 月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 1.3%,同時也是 5 年來日本物價首次出現上升,主要原因係去年日元兌美元重貶 18%所致,跌幅為 10 國集團 (G10) 之冠,並帶動能源進口成本價格。日元上月因外資大舉撤出新興市場,匯率反彈上升 3.2%。
日銀副總裁岩田規久男 (Kikuo Iwata) 上周也透露,為了達成通膨維持在 2%,日銀必要時將調整目前刺激政策。根據《彭博社》上月調查指出,大多數經濟學家預測,以目前每月 7 兆日元的購債腳步無法達成 2%的通膨目標,勢必將調升購債幅度。
Suehiro 認為,相較於美國的量化寬鬆政策,日銀的寬鬆政策尚未火力全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