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2014年目前僅在1月份中旬,但全球經濟已經塑造出「好轉的一年」形象,事實上,今年可能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降最棒的一年。
隨著發達經濟復甦且新興市場穩定,全球成長正上升,失業率也趨於下降。
加強審慎監管和規定,降低了再一次發生金融危機的風險,市場也真正希望企業能將更多現金儲備和創紀錄的獲利轉化為更高的投資,在工廠、設備和人力等方面,且在經濟改善的環境下,各國央行也有更好的時機可將其貨幣政策有秩序地正常化。
這些都是令人樂見的好消息,也難怪發達經濟體的股市均走漲,大西洋兩岸股市本月均創紀錄。還有更進一步的現象,好一些風險胃口的指標顯示,對於全球市場和進一步的市場獲利呈現這種金髮經濟 (成長不溫不火的經濟:Goldilocks),市場普遍感到安心。
雖說如此,但全球最大債券基金公司PIMCO執行長Mohamed A. El-Erian在《CNBC》的專欄上提到,「現在還太早,不能稱已戰勝西方拖延異常久的疲弱成長、居高不下的失業、過度失衡、定期債務和赤字之憂(尤其是歐洲一帶)」。
他點出了6大隱憂:
1 ) 不可忽視根深蒂固的經濟不平衡
全球經濟成長雖然提高,但可能不及眾所盼望的「脫離速度(escape velocity)」,如此一來,這將不足適當地減緩先進經濟體內,青年高度長期失業的問題,也無法遏止收入、財富和機會不平等的過度惡化,且成長不夠強壯,難以讓高度負債的經濟體掙脫自身問題。
2 ) Fed的工作尚未完成
為了支撐市場和經濟,美Fed正在改變政策:降低對直接工具的依賴 (亦即購買市場證券或稱QE3 ),同時加強使用間接或較難預測的措施 (政策導引)。
3 ) 一些國家仍有一些難關要過
一些系統上重要的新興經濟體,例如巴西和土耳其尚未有效地重拾冷靜政策形態,而這是走向更流動的經濟體所必須的,因流動經濟體會受到先進經濟體央行政策變動的高度衝擊,無論是現實或預想上的變動。
4 ) 美國仍處於政治僵局狀態
美國華府政治兩極化,國會的功能障礙不太可能減輕,與其說實施延宕已久的後成長時代立法措施來強化經濟復甦之路,華府恐怕會再次陷入生產坑洞。
5 ) 歐洲恐有貨幣危機
歐洲周邊國家的風險利差大幅改善,尚未轉化成真實經濟和就業市場有意義的收益。同時,歐洲核心成長 (尤指德國的成長) 因歐元升值而面臨逐漸增加的阻力,尤其是歐元兌日元的走勢。
6 ) 全球仍無法共同行動
此多邊系統調和各國不一致的能力,因結構弱點而持續受阻,包括在代表、發言和其他重要監管元素上拖延已久的缺失。
上述各點意味,今年全球經濟的重要挑戰是將目前經濟改善程度,當成一個跳板,跳向更強健的中期復甦。
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各國決策者將須拋開慶祝的心情,更果決地處理3大問題─供應回應不足、總需求的組成和程度不適足,以及仍懸而未解的巨額債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