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年底,人們重新思考來年的投資組合,並進行修正。而專業投資人也到了作帳的時刻,他們擺脫爛股,以及一些短期衝績效的股票,來讓年終的帳目好看,並買進一些可以讓持股看起來不錯的項目。
這麼做最終的效果是,12 月中出現賣壓,而月底買進一些其他的組合。有些股票的購買,則是為了衝刺來年的「1 月行情」。畢竟多數時間,1 月也有反彈的行情。許多退休年金選擇在年初時進場,投資基金也常選擇那時新增部位,部分 12 月賣股的民眾也可能選擇 1 月買進股票。
由年底到隔年年初,股市出現下跌的情況頗為罕見,如果這樣,肯定是那裡有問題的徵兆。
Roth 指出,如果 1 月前 2 周股市下挫,通常是一整年熊市的指標。雖然 1 月行情近年來有走弱的趨勢,不過 1 月的表現經常和接下來 11 個月有強烈的關連。根據 Bespoke Investment Group 數據,長期來看,大多數月份的表現每年趨於一致。
■多數月份表現長期一致
1 月的平均表現,由過去 100 年、50 年及 20 年的資料,都是上揚,近 10 年的平均則是下跌。原因之一,在於 2008 金融危機期間,道瓊工業指數下挫了 40%。
而 3 月、4 月、7 月、10月、11月及12月,由過去 100 年、50 年及 20 年的資料,平均也呈現上揚。
每年最容易出現下挫的是 9 月,有些人認為,10 月是危險的月份,像是 1929 年及 1987 年,股市都在 10 月崩盤。但其實就平均來看,10 月的表現還算不錯,倒是 9 月更像是人們喜歡撤出股市的時間。
表現最穩定的月份其實是 12 月,平均會上揚 1.4%-1.5%,無論從 100 年、50 年或 20 年的資料都是如此。以過去 100 年看,有 73 年股市上揚。第 2 穩定的是 1 月,有 64% 的機率上揚,不過在最近 20 年有點偏弱,僅 12 個月上漲,比例為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