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經濟學家陶冬在個人部落格發文指出,美國聯準會十月例會,在政策上看頭不太大,啟動 tapering 的時間恐要等到明年 3 月。全文內容如下:
美國跨過財政懸崖,西班牙重拾經濟增長,中國PMI 出現加速,資金加碼風險資產,不過不同資產種類表現各異。美元資產再次成為資金寵兒,美股 S&P500 創下歷史新高,美國國債 10 年期利率一周降 9 點子至 2.5% ,這個的背後是市場對 tapering 啟動時機重新認識,是美國藍籌企業業績多數理想。歐洲股市則微跌,德國債市 10 年期利率也下降了 9 點子。歐洲重債國的消息大致正面,但是歐洲央行啟動銀行壓力測試,這次標準嚴厲,估計有銀行不及格。日本股市一周跌 3.3% 。黃金進賬 36 美元,是上週的贏家。大宗金屬走勢各異,石油趨弱。
十月底聯儲例會,從政策意義上看頭不大。美國國會黨爭未已,財政懸崖只是被推後,但並沒有消失。政府停擺使得經濟數據殘缺不全,經濟形勢尤其是就業 形勢不易判斷。聯儲在這種情況下,沒有可能作出任何政策改變。筆者認為,聯儲啟動tapering 需要兩個前提: 1 )財政懸崖告一段落,經濟與市場不再被國會山的黨爭所挾持。2 )就業進一步改善,非農就業增長重回每月 200K ,失業率再有下降。以目前共和黨展開的對茶黨的清算看,共和黨主流派意識到選民對該黨所作所為感到憤怒,共和黨可能因此在中期選舉中付出沉重的代價。筆者 相信共和黨溫和派在 1 月 15 日不會再阻撓預算通過,在債務上限的談判上也會更合作和具有建設性。如果這個判斷成立,則財政因素早則 1 月底,遲則 2 月中明朗。非農就業數字已經從伯南克宣布 tapering 時候的平均每月 200K ,弱化到現在的不到 170K ,這使貨幣當局需要重新審視增長前景。筆者認為需要一個叫強勁的聖誕節銷售來支持 tapering 的決定,鑑於最近就業數字波動較大,聯儲需要看不止一個月的數字。筆者看來聯儲啟動 tapering ,明年三月份的機會較大,完全停止 QE 要等到明年秋天之後,不過前提是經濟和就業不斷復甦,通貨膨脹壓力暫時不大。
近來美元弱勢和歐元強勢令人矚目,筆者看來兩者之間歐元是主導力量。金融危機之後的幾年,幾大主要貨幣玩的是“比差”的遊戲,各國央行刻意示弱,希 望通過匯率貶值,攫取增長動力,哪怕以犧牲其他國家的增長為代價。隨著美國經濟復甦,匯率的遊戲規則似乎出現了改變,“比差”被“比好”所取代。美國經濟 率先復甦,去年起美元匯率大幅升值,甚至拉動了新興市場的一輪貶值。近來美國財政懸崖帶來美元貶值,不過更基本面的因素是歐洲和日本相繼復甦,美元不再是 唯一值得投資的幣種。這種趨勢還會持續,到明年因為不同國家退出QE 時機不同,甚至在一段時間會成為匯率強弱分佈的一個主導性因素。不過筆者對美元情有獨鍾。美國的能源革命,勢必結構性地改變美國經常項目收支。製造業重回 美國,也為美元升勢營造底氣。這應該是更長期的趨勢。
本週焦點:美國大型企業的業績。在美國,聯儲10 月 29-30 開會,但是不僅政策預計不變,會後聲明的字眼也預計沒有明顯的變化。消費和商業調查數據都將受到政府停擺的衝擊而下滑,不過汽車購買則顯示消費能量還是在 集聚。九月住房銷售繼續回落,零售和工業生產溫和上升,通貨膨脹受控範圍之內。在歐洲, PMI 回軟,通貨膨脹持平在亞太區,日本工業生產走高,但是就業增長溫和緩慢。日本銀行會議政策估計不變,但是央行的增長預測可能被調高到 1.3% ,來反映政府的刺激政策。中國官方 PMI 料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