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前言
本文主觀認為:一、2014年美國經濟成長率能見度雖高,但屬於溫和復甦,因此股市與債市有溫和多頭行情。二、日本的經濟成長可能出乎預料之外地好,日經225指數相對會有顯著多頭行情。
貳、2014年美國緩慢復甦!
2013年將再過不到3個月之後結束,預期美國今年經濟成長率最佳表現將可能落在2.1%到2.6%間,若受10月財政問題影響擴大,則可能落在 1.5%至1.9%間。美國是全球生產毛額(GDP)最大的國家,預估今年2013年約為16兆2,766億美元。但自10月初以來,因為府會不合造成的 政府運作停擺,與10月17日可能引發的,舉債上限調高問題,使得經濟學家對2014年之經濟成長,感到憂心。
雖然經濟成長率高,不見得股市就會大漲;但經濟衰退,則股市必定大跌。而就股市而言,每一年當中多會有上下顯著波動,總體經濟之循環趨勢,決定當年 中之買賣操作時機。每年經濟成長率之大小,是由各季所組成。如果高峰是在第一季,則在短線投資策略上,應該先在第一季調節股票;如果第一季是谷底,則應該 在第一季中擇機買進股票。各季預測數字所形成之年趨勢,是短線操作者之重要參考。
圖一:美國GDP成長率,鉅亨網指標
預測經濟成長率需要經濟計量模型,以全球佈局觀念之投資銀行,不乏這方面之人才與技術。但,一般投資人多必需經由國家經濟研究機構,或是投資銀行概估後才獲知。為免於成為Herding之最後一隻羊,投資人應於此時就開始注意,相關資訊之蒐集與判斷。
在預測經濟成長率的邏輯上,有一些特性:一、因為它是與去年比較,因此如果去年的成長率很高,則可能均數復歸(Mean Reversion)的現象,2014年可能放緩。如2009年,每一個國家之經濟成長率多很高;這是因為2008年發生金融海嘯,經濟大幅衰退。以統計 學的概念說明,經濟成長率是「環比」之概念,也就是Year over Year(YOY);因此經濟成長率是一種複利觀念,不能將幾年的經濟成長率相加總。二、像中國大陸,它目前的年生產毛額約為10兆美元,在7.5%年經 濟成長率之下,10年後即2023年,其GDP將成為20.61兆元,就是「翻兩翻」;如果其年成長率為10%,那「翻兩翻」之速度更快,不到8年就「翻 兩翻」。各季之數據加總後,除以四即為年平均成長率。三、因是環比方式,因此各季成長與基期(Base Period)有關,如沒有其它系統性風險,則2014年第三季,可能是美國2014年經濟成長率最高一季。因為,美國2013年第三季政府運作因為預算 沒過停擺,因此2014年所面對之基期較低。
每一個國家多有經濟研究預測機構,但具有權威或被信任的是,國際組織如OECD(國際經濟合作組織)、IMF(國際貨幣基金會)、ADB(亞洲開發 銀行)、UN(聯合國)等。我們這幾年之觀察,投資銀行較為在乎之預測值,除了在地國家主要機構做比較之外,國際貨幣基金(IMF)之預估值是重要參考。 以IMF之預估,2013年美國的經濟成長率為2%、2014年為3%。這兩個預估值多可能必需調整,因為它可能沒有估算到兩個美國貨幣政策、與財政問題 的影響。美國聯準會是在2013年5月中之後,才確認QE政策要退場;而且美國10月之預算與債務上限問題,影響有多大?這兩項負面效應,可能多會使第四 季經濟成長受到顯著壓抑。由實體數字,2013年要達成2%以上之經濟成長,並非難事;只要10月這兩件財政麻煩,打擊面不要太大,就能達陣。
叁、2014年美國股債市多會有溫和表現!
圖二:美國道瓊工業指數日線圖,鉅亨網首頁
至於2014年,是否可以達到3%以上之成長,這我們很懷疑。因為QE政策一定在2014年退場;可能退場時間,會因為2013年10月財政問題, 而延到2014年第二季。而景氣復甦是否如此之快?這也會被目前美國朝野之爭下氣氛嚇到?達到3%之高標,這將是「不可能之目標」?
因此,我們認為IMF對2014年之預估,是在QE未退場之假設下進行,中肯之預估值應在2.5%至3%間,我們的假設是,10月財政問題在11月 底之前就會落幕,而且2014年QE退場後,不會馬上啟動緊縮循環。在QE執行所釋放出近3兆美元,這幾乎是美國GDP的1/4,此還會在金融市場中發揮 乘數效果(Multiple Effect),對經濟有益。目前為止,對美國2014年經濟成長率之預估,最貼近本文觀點者為美林證券,他們認為美國可能將於2014年底前展開升息循 環,因為屆時失業率可降到6.5%,預估之經濟成長率為2.7%。如果美國總體經濟表現真是如此,則金融市場中股市與債市多有溫和表現。因為,如果景氣復 甦過於強勁,資金需求增加,則在QE退場供給也停止再增加之下,市場利率將會上揚,而債券價格也會下降,債券較難有多頭行情;但如果是溫和復甦,則資金需 求不會使市場利率大幅升高,債市的多頭或可維繫。
在2013年第二季6月時,由於美國道瓊股價指數不斷創新高,因此歐系投資銀行,當時便預估2014年美國之經濟成長率將可能落在3.5%至4 %間,顯然這就是強勁復甦了。這種預估方式,多是因為受到眼前已經看到的現象,所設下假設條件下的結果。這種預測方法在傳統經濟學中被稱為「適應性預期」 (Adaptive Expectation)。適應性預期有「看著今天的太陽,說來明天的晴空」之缺點。但,理性預期學派(Rational Expectation School)卻也會患上「看著颱風現在的位置,卻是說未來有多種可能路徑」之缺點。但,畢竟有多種推演會比固執在某一僵化數據要好。預測經濟數據與預估 股價指數趨勢相同,必需要隨時檢驗預估之條件(Assumptions),是否已經發生質變,需要調整。
肆、2014年日本將展露頭腳!
隨機漫步理論風行於1973年(A Random Walk Down Wall Street, Burton Malkiel),相關書籍與文獻說:股價是隨機漫步Random Walk;理論上股價是對一個事件接一個事件在反應。當然,現實是股價還是會圍繞在公司基本價值附近,因事件之變化而上下波動。但,經濟趨勢預估之「自我 相關」程度高於股價。因為,企業家雇用勞工或是資本支出決定,與政府預算支出多是長期性的、甚至於是跨年度的,它不會像投資人的情緒變動,隨時多有變化。 因此,一般經濟成長率之預測,多會參考過去幾年成長率數據,再參考未來可能會發生之「事件」,將事件影響盡量計量化。那麼,可以預測2014年會有那一些 事件?當然無法全辦到。但若詳細研究,則有部份已經計劃或將成形:如JOB(日本央行)明年將執行日元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美國明年政府支出之赤字也會縮 減;在2013年11月中共第18屆三中全會之後,明年中國的利率自由化政策,也隱含民營銀行之開放政策,也會帶動中國內需市場動能。這一些事件的演變, 多是在做2014年主要國家經濟成長率預測最重要的「預期事件」。
我們除判斷美國會溫和復甦外,歐洲經濟也會逐出一個穩定、不再有風暴的底部區出來。主要原因是:一、歐洲央行在歐盟財政政策之整和上,歷經愛爾蘭、 希臘與西班牙、義大利、塞浦路斯主權債務危機,已經建立一套SOP( 標準)機制;我們不是歐盟成員,但經長期觀察與研究,發現歐洲央行搭配國際貨幣基金(IMF),對債務危機國家展開救援,這是最高原則;要求紓困的國家必 需撙節支出,這也是德國與IMF最堅持。二、不會再有退出歐元區之威脅,18個歐盟中國家由1999年歐元之誕生至今,酸甜苦辣多已嚐過。但,除非該國是 井底之蛙,否則多應該知道沒有區域整合國家的痛苦;如2013年6月前後,印度與印尼、甚至是巴西在2013年美國QE退場威嚇下,資金外逃、公債價格大 跌,它們只能找盡辦法自我癒合,要不然只能直接求助IMF,再被IMF痛宰它們的福利預算,成為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中,韓國的翻版。由以上兩個原因, 再加上德國、也是歐盟的靈魂領袖,梅克爾總理繼續執政。2014年歐洲債務危機雖然可能尚未完全平息,但再肇事端之機率已經很低。在上一篇主筆文中,我們 特別注意到國際資金,近期在美國政府關門大吉之際,回流亞洲金融市場、而且中國在東南亞國協(ASEAN)之政經主導地位抬頭。除此之外外,國際投資銀行 與經濟學家也要特別注意的是,日本的政治與經濟情勢發展。IMF在2013年初預估,日本2013年的經濟成長率為1.2%,而2014年為0.7%。我 們認為,要不就是我們看錯資料或是引用到舊資料。IMF一定是以2012年日本的政經環境與氛圍,對2014年做預測。其實自2013年4月起,日本的經 濟數據表現就開始顯著轉佳,消費信心與單季成長率多在爬升,在9月初申辦奧運會,與9月底消費稅率調高政策成功之後,安倍晉三民調支持度高達60%以上。
圖三:日本經濟成長率曲線圖,鉅亨網指標
伍、日本股市長期有寬闊揮灑空間!
如果說,中國股市已被李克強經濟學喚醒;則,2014年日經225指數也可能會被安倍經濟學推波助瀾。此一觀點,自2013年初以來本文就一再提 及,此次日本自民黨不是只有重新執政而已、而是有備而來。尤其是安倍晉三,民調雖然步步高升;但其夫人安倍昭惠卻是對他砲擊隆隆,不僅反對先生的核能政 策。2013年3月8日在釣魚台事件最夯時,還跑到中國駐日本大史館參加婦女節慶祝晚宴;5月9日也將自己欣賞韓劇的相片貼在Face book上;看來,與人為善、安倍昭惠是有智慧的第一夫人。
最近,一向被台灣財經媒體稱為「日元先生」的榊原英資先生,也認為安倍經濟學會奏效;日本經濟成長率將達2%以上。榊原英資在1990年擔任過日本 財務省財務官;對日圓匯率之變動判斷相當有經驗。他估計,2014年日本經濟成長率將達2%至2.5%。我們認為,由於日元QE政策在消費稅陣痛期過後, 就會發揮效用;因此日本2014年經濟成長率的高峰期,可能在第二季與第三季。我們指的是,2014年4月至9月;日本的會計年度不是1月、是4月制。 2014年台灣企業可以由垂直分工中,分享到日本企業成長的訂單。台灣股民當然可以有機會,由投資日本股票型基金中,去分享日本政治與經濟起飛成果;但, 要注意的是現在日本的執政信心正旺,而中國在中共18屆三中全會之後,政經改革後,在美國內鬥焦頭爛額之際,逐漸取到對東南亞國協(ASEAN)之完全指 導權。
圖四:日經225股價指數月K線圖,鉅亨網首頁
我們指的是日本、韓國與中國正在進行FTA。如果此一FTA加速成形,在每年日本對大陸的總出口已經超過30%以上,自民黨的這第五支箭,必然又是 命中紅心,射向TPP(跨太平洋夥伴協定)與中日韓FTA。這是不是又會對台灣造成信心弱化影響?台灣在現有制度運作下,如何趕快和諧處理行政與立法機構 的衝突,通過各項對外經濟自由化之協議,可能才是正事。
陸、結論
2013年美國面對兩次財政問題的糾纏,一次為2013年初之所謂「財政懸崖」,就是是否持續布希政府時代之減稅方案?第二次則為10月這一次,聯 邦政府停擺、與債務發行上限問題之夢魘;2014年又要面對QE退場。在此內政問題層出不窮之際,近期APEC會議幾乎已全由中國主導,以中國為主之東南 亞區域經濟已然形成;而日本自民黨自9月起也是越戰越勇,2014年將接替美國,執行日元QE政策。我們認為2014年亞洲經濟發展充滿商機,全球經濟西 風東漸、旭日東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