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唯一投資理財教育平台、國際金融資訊整合網,提供最完整的財經訊息、國際金融資訊給您。
立即訂閱今週刊~啟富達學員獨享『紙本每期只要48元, 電子每期只要29元』
啟富達官網搬家了!
 
財經快訊
鉅亨主筆室 : 「QE退場」負面效應將近結束!
日期
2013-08-27
鉅亨網主筆 邱志昌博士  2013-08-26 07:36:55

壹、前言

本文藉由財務理論「事件分析法」,與相關之「隨機漫步」(Random Walk)理論,觀察近期全球金融市場演變,思考後認為:如果股市只是在反應QE退場,則現在多頭已經「鞠躬盡瘁」了!我們判斷,近期「QE退場」負面效 應將近結束,是準備遂行Sharpe(1964)風險溢價報酬(Risk Premium)之投資時機!

如圖一,自2013年8月2日道瓊指數創下歷史最高點,15658.43點之後,就回頭開始連續下跌;此一變遷,再度引發新興國家金融市 場不安,投資者進一步揣測,是否美國聯準會量化寬鬆貨幣政策(QE),會大規模或完全退場?結果,新興市場股市在5月下旬至6月中大跌後,最近再度跟隨著 道瓊指數下跌;而且跌得比道瓊還嚇人!

圖一:美國道瓊工業指數日線圖,鉅亨網首頁
圖一:美國道瓊工業指數日線圖,鉅亨網首頁

貳、東南亞新興股市不是弱式效率市場!

為何嚇人?因為,先是今年2013年初,被投資銀行看好之東南亞新興國家,印尼與泰國股市大跌。接著,金磚四國(BRICS)中之印度,有難同當; 不僅股市大跌,印度貨幣盧比兌換美元大幅貶值。印度央行被迫對外匯市場實施資本管制,以行政命令限制資金流出。這使得全球股票投資者,再度想起美國聯準會 QE退場之外部效果,QE退場陰霾未散?我們剛開始也在懷疑:這一些市場是真的這麼沒有效率(Efficiency)嗎?怎麼到現在,才去反應聯準會QE 退場效應?QE要退場,美元貨幣供給不再寬鬆,在供需決定貨幣價格之下,也就是美元市場利率將上揚之預期。此一預期,反應在國際外匯市場就是,非美元貨幣 將貶值。這對所有股市投資者不多是Common Sense?股市投資者,如果在2012年底無警覺,最遲也應該在2013年5月22日,美國聯準會二次宣示時,就該開始反應?不然,如果再有所猶豫,至 遲也要在6月19日;即聯準會主席柏南克在美國會聽證會,宣示QE將彈性退場,就該反應?股票市場,是一個國家最敏感、且具風險之金融市場;即使開發中國 家,也不可能對此一全球性重大金融發展,之前久久無動於衷,現在才手腳慌亂?

如圖二,我們由泰國股市短期走勢,檢視為何如此?但隨即在檢視後卻發現:一、泰國股市並非Fama(1992)文獻上定義下之「弱式效率市場」 (Weak-form Market)。泰股與所有股市一樣,對QE退場所反應之時間點一致。泰股2013年之最高點,也在2013年5月21日;指數為1649.77點。這時 間點與日經225或全球多數股市也是一致,多因為美國聯準會QE退場宣示,此後波段下跌;泰股也一路跌到6月25日之1338.81點才止住。也就是,泰 國股市對聯準會QE退場之利空,並沒有延遲反應或反應不足(Under Reaction)。

圖二:泰國股價指數日K線圖,鉅亨網首頁
圖二:泰國股價指數日K線圖,鉅亨網首頁

二、我們再將泰股與台股加權股價指數做對照分析,發現這兩股市最近半年以來漲跌趨勢,也並未有太大差異。但,我們由市場上所感受到的,卻是台股相對穩定;而投資人聞泰股色變?這是為什麼?答案是:關鍵在兩國之外匯市場穩定與否?

圖三:泰銖兌換美元日K線圖,鉅亨網首頁
圖三:泰銖兌換美元日K線圖,鉅亨網首頁

三、為此,我們再以泰銖兌換美元、及新台幣兌換美元價格變化過程,兩者做比較,便可以感受。為什麼泰國或是印尼股市趨勢,其實並未與其它 亞洲國有顯著差異,但卻風聲鶴唳、聞股色變?由圖三,泰國貨幣泰銖兌換美元,與圖四新台幣兌換美元之日K線圖,做對照發現:泰銖之匯兌波動較新台幣大。

四、以日K線圖,不必用統計量之變異數(Variance)計算,就可以觀察到:2013年初以來泰銖兌換美元,最低數值(即升值)為28.56, 最高數值(即貶值)為32.07。同期,新台幣兌換美元為28.93至30.88。各自以兩國匯率之最高數值除以最低數值,結果泰銖為12.28%,新台 幣則為6.7%;泰銖之波動範圍遠大於新台幣。

五、再仔細看圖,兩國外匯市場在這一段期間中,多有外資匯出;但「集中出現」之時間點不同:6月17日泰銖出現單日大貶,也就是外資大量集體離去, 將泰銖轉換為美元,回流美元資產;新台幣單日之大貶值,則出現在6月10日。如圖,在圖三與圖四上,多有一根大貶值的上引線。但,兩者最大差異仍是:近期 新台幣兌換美元相對穩定,並沒有大幅貶值;而泰銖似乎是又再持續貶值,再去探6月17日之32.07兌1美元價位。

圖四:新台幣兌換美元日K線圖,鉅亨網首頁
圖四:新台幣兌換美元日K線圖,鉅亨網首頁

叁、「恐怖」的是印度盧比長期貶值! 

上周,主筆文「OECD!金磚四國問題在結構矛盾」一文,提及巴西與印度經濟發展,多有嚴重結構矛盾問題。如前段所述,近期印度股市大跌與匯市大貶 值,印度央行為阻止國內資金流出,實施資本管制,對匯出金額限縮。這使得孟買股價指數之下跌,添加金融災難之色彩。其實,我們以孟買股價指數日K線圖觀 察,中期之趨勢仍屬多頭市場。但近日以來、短期連續多個交易日大跌,也是過去兩年少有。但對照圖一的道瓊自兩周前之連續下跌,卻似乎也非鶴立雞群。

圖五:印度孟買股價指數,鉅亨網國際股市
圖五:印度孟買股價指數,鉅亨網國際股市

但印度之情況之所以會如此駭人,是因為在股市背後之社會、經濟與政治環境等負向發展因素使然:一、過去二十年來,雖然印度經濟快速成長,但是社會大 眾之生活福利卻感受不到,很多基礎建設已經殘破不堪,貧富差距甚大。二、印度國家政治體制是民主政治制度,今年將進行國會選舉。以國際投資銀行過去經驗, 如MSCI印度指數,其在印度大選年,平均多有25%以上之漲幅。因此,2013年初起外資為搶選舉行情之預期股價報酬,不斷匯入資金;至4月底為止,外 資共匯入約110億美元,成為亞洲國家中,外資最寵愛之市場。三、但,自5月22日與6月19日,美國聯準會退場確定後,孟買股價指數與其它亞股一樣,開 始反應QE退場,股匯市同步下跌,再使外資由失望快要變成絕望。

其實,由印度盧比兌換美元之月線圖觀察,我們有一個重要關鍵發現:就是印度盧比,自2007年12月全球金融海嘯之前一刻至今,已經呈現6年長期貶 值趨勢。也就是說,2009年3月聯準會第一次QE至2012年QE要退場前,各亞洲國家多有「熱錢流入、匯率升值」問題,但印度卻是「升值不足,貶值有 餘」;這一點與所有亞洲國家迥然不同。這表示,自2008年後,國際資金已不願意再到印度尋求產業投資機會。但,國際熱錢對印度股市之投資,卻反其道而 行;在2013年初,這一些外資在聯準會QE退場暗示出爐後,還將資金大舉匯入,準備在今年2013年印度大選之「利多與長紅」預期下、海撈一筆。 但,QE退場是系統性風險,日經225與美國公債價格多因此大跌了,遑論是其它亞股;最後,終於浮現「蝴蝶效應」!

圖六:印度盧比兌換美元月曲線圖,鉅亨網首頁
圖六:印度盧比兌換美元月曲線圖,鉅亨網首頁

由以上推導,我們認為,外資在印度股市之投資,是Herding(羊群、盲從)行為。在錢進亞洲時,印度是最後一群羊;在「錢進」印度之 後不久,外資才發現:在QE退場下,印度金融市場也無法避免風險;因此,心不甘情不願,從該新興市場撤出。我們認為,近期印度股、匯市下跌,應是匯市長期 貶值,與投資者Herding使然。我們認定,印度股市其實也是,持續反應聯準會QE退場而已;但因為加上長期匯市貶勢不止,引發駭人之「印度金融風 暴」。

肆、QE退場不會再釀成全球股災!

其實「新興國家」一名詞之定義甚廣,只要被國際投資客看上的,工業化程度低的開發中國家,皆可稱之。國際經濟合作組織(OECD)之經濟學家,對該 組織之成員國以此定義;而國際投資銀行則以自編指數做為區別,被列在Emerging Market指數中之股市即是。新興國家可能會晉升到已開發經濟體,但也會因為經濟發展中挫,而陷入長期困境。前者,以BRICS四國目前之發展為例,則 以中國是典範;但巴西與印度則可能是大勢已去,屬於後者。BRICS,這個名詞是著名之高盛證券經濟學家所創。

目前,我們研究發現,所謂新興國家之前景,可以分成兩類。分類的標準是「股市上揚」與「經濟成長率」。這兩者多不行的國家,則可能前途無「亮」。所 謂行或不行,是以股市是否有續創2008年後之新高?經濟成長率是否維持不墜?為判斷標準。我們研究認為,在QE退場之利空完全出盡後,外資還可能再重返 之股市為印尼與泰國等;而可能仍然冷漠對待的,可能如印度與巴西。

我們提過,QE退場不是緊縮貨幣政策;而我們也曾判斷,美股之下跌應留意是否因為,預期市場利率將走高,因此而步步走入空頭;美股之下跌,非屬於泡 沫化後之崩跌。而就QE退場效應,我們在「現在就是買進美債時機!」一文提過,如以與QE退場最相關之逆向指標,即國際金價,自6月中後國際金價之緩步上 揚就是在表達:QE退場利空即將出盡!因此,美國公債是風險溢價報酬之邏輯下,最佳投資標的。如以QE退場之另一指標,日經225之走勢,目前也以經跌至 低檔,也漸具有風險入市之誘惑,不是嗎?

我們對目前仍受QE退場利空襲擊之股市,也是持此一觀點;我們現在已經在思考:應該準備在風險中進場了嗎?我們無法預見,QE退場之「最大恐怖」何 時會發生?現在?2013年8月底?9月、10月或更延後?情境又如何?是再大跌一段?或是如市場分析師常言之「以盤代跌」?但,無論如何,我們認為,目 前全球股市多反應此一利空以經多時;也付出相當顯著代價。現在,我們反而認為,對QE退場之市場空頭行為者,有百密一疏之疏忽。因為,全球投資銀行經濟學 家皆對「退場時間」緊迫釘人,而股市也一直只有對9月1日相當過敏。眾生完全忘記,聯準會曾在6月19日聽證會上,又「開了一扇窗」,就是「會視時機、彈 性處理」。何謂「彈性處理」?QE`退場的「彈性」在於「如何下台」?

每一個終究多有最後一天之時,這一天要如何演出?眾生將皆說,要留下令後人感恩之身影。現在全球所有股市多,反應QE之意識形態是:QE要在9月1 日「完全」退場!也最是聯準會在美國貨幣市場之購買債券規模,由850億美元,完全歸零。完全忘掉,聯準會在聽證會上所言,「彈性處理」!如果,真正之方 案是,自9月1日起漸次(Gradually)退場?是收斂式(Convergence)而非懸崖式(Cliff)退場?當然,我們還可以再想像出,聯準 會的「彈性處理」。不管如何,只要稍有彈性,那現在的恐慌,啟不是誤會大了?我們不再贅言、但要強調的是,印度、馬來西亞、印尼股市,甚至於日經225、 台股股價加權指數多是在反應一個「尚待確認」,但卻是最嚴峻的「可能」。

萬一,這個「可能」沒有實現?那其它所有的「可能」,多比此一「可能」還寬心,那不是表錯情?即使讓這個最嚴峻的可能兌現,那又怎樣?除 非真如高盛經濟學家所說,聯準會將啟動「升息循環」?或是再有其它隱藏之利空?否則,全球股市對QE退場之負面效應,將進入尾聲。我們沒有內線消息,也沒 有水晶球;但我們判斷,如果全球股市所怕的只是QE退場;那此時此刻,就是準備進場投資之時機!

伍、結論

我們認為:一、QE退場對全球股市之事件效應,已將近尾聲。二、但我們也瞭解,股市對事件之反應是From Event to Event;或許它正在訴說另一個Event,也正對另一個Event同時發作。三、但,我們Deeply Believe,如果它只是針對QE退場而來,那全球股市再大跌之幅度可能有限了!

 
 
 
Copyright © 2008 啟富達國際(股)公司_推薦如何投資理財課程 版權所有   電話:02-2703-2053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仁愛路三段26號4樓之3   E-mail:cfd.wma@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