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退市陰霾下,亞洲多國近日股匯雙雙急挫,亞洲金融風暴似有山雨欲來之勢。不過,匯豐亞太區行政總裁王冬勝認為,是次亞洲市場波動 「不會形成大風暴」,但全球存在多項波動性,加上歐美經濟元氣尚未復原,確令市場風險增加,匯豐在目前形勢下,亦會以審慎態度去增長亞太區的業務。
《星島日報》報導,亞太區為匯控(0005-HK)盈利貢獻最大的地區,佔該集團除稅前盈利比重超過6成。而近期市場波動的風眼正位於亞洲,並且涉及匯控重點發展的多個亞洲新興市場,其中印度、印尼的匯價及股市跌勢最急。
對於今次亞洲貨幣貶值潮會否變成一場風暴,匯豐亞太區副主席的王冬勝表示,相信「不會形成大風暴」,但始終市場存在多項波動性,主要由於 美國醞釀退市,可能會觸發資金回流美國,而過去數年美國大舉放水導致亞洲湧現「平錢」,已令亞太多個地區的個人債務佔GDP(國內生產總值)比例上升,所 以當美國退市,利率回升時,區內國家的個人債務負擔便會增加,屆時或影響借貸人還款能力。上述情況也是近日印度、印尼、馬來西亞及澳洲等地貨幣波動的成 因。
他續指,現時亞洲區部分國家表現波動;美國經濟雖呈好轉之象,但GDP增幅並非強勁;歐洲方面,儘管歐元區擺脫衰退,GDP於第2季回復正增長,惟僅微升0.3%,表現不太理想;同時中國經濟正在轉型之中,在宏觀經濟環境欠明朗下,市場出現波動,則會令風險增大。
然而,他認為不會重演1997、1998年的亞洲金融風暴,因為區內多個國家的監管機構及政府已有經驗,正如印度和印尼是次已迅速推出應對措施。他坦言目前的小風暴難以預測何時止息,須待美國落實退市詳情,才能清楚真正影響。
對於亞洲市場波動會否影響匯控的亞太區業務發展,王冬勝表示,會審慎地增長業務。但他強調亞太區業務發展策略不變,香港以外,仍視中國、印度、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及澳洲為6大重點市場,另配台灣和越南作為戰略市場。
今年上半年匯豐中國業務稅前盈利按年上升45.2%至29.35億美元,惟匯豐中國稅前盈利卻下跌23.8%。王冬勝指出,匯豐中國上半年盈利下 跌,部分受大陸利率逐步市場化令息差收窄影響,其實匯豐中國過去數年的盈利均錄得高速增長,平均增幅超過100%,表現相當不俗。
隨著人民幣國際化的發展,匯豐中國正不斷擴張內地的分支行網絡。他指,目前匯豐中國在內地的分支行數目已達153家,未來會繼續在內地增設分支行, 今年內便計畫多開數家,主要有鑑於人民幣走向國際化,中國已為全球最大的出口國及第二大入口國,未來10年有望晉身全球最大貿易國,長遠人民幣必邁向自由 兌換。匯豐現可在全球逾50個國家或地區提供人民幣貿易結算服務,並盡力在大陸鋪設分支行網絡,可發揮龐大的網絡優勢,捕捉人民幣國際化的商機。同時亦會 藉擴張分支行網絡積極吸納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