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印度,曾經近兩位數的 GDP 增長率,讓政客及投資者,已分不清,當初大幅經濟成長幅度是必然趨勢,還是富有潛力的印度經濟所致使, 而現在印度靠著大肆的財政改革,或許可讓印度經濟起飛,但也不可能回到 2000 至 2010 年間的巔峰水準。
■追趕幅度仍寬
新興經濟體的大幅衰退意味著他們不能再帶動疲弱的已開發國家經濟,若美國、日本不能製造強勁的復甦力道,而歐盟經濟也無法再起,那麼世界 經濟增長的幅度也不可能超越現今緩慢的 3%,經濟成長的緩慢將會更加有感。我們會更加明白,過去 10 年經濟的成長其實是非常不尋常的,經濟的主導權完全掌控在中國手上,不單單只是中國的人口眾多,更是因為快速增加的出口量、對商品的需求度及大量的外匯存 底。
未來,全球經濟成長將更加均衡,也因此各國對全球的影響將會下降,繼中國及印度之後的 10 大新興經濟體,其中包含印尼及泰國,人口加起來還不如中國,發展將會更加廣泛,對金磚四國的仰賴程度將下降。
認為新興經濟體會不斷直線上升成長的企業決策者,將要翻新一下他們的思維,在過去幾年裡,發現頁岩油的美國比金磚四國還要來得蓬勃發展。
發展中國家最大的挑戰在於,各國的政客將要挑起不能向上進步發展的重擔,不然就會成長倒退的後果,中國對此最有警覺且已致力於改革行動上,相對於普丁所主導的俄羅斯,依舊在吃自己的能源資源老本,投資者則已漸漸將資金轉移到成本較低廉的頁岩石油。
印度擁有人口優勢,他和巴西若再不找回改革的熱情,將會使中產階級倍感失望,日前德里 (Delhi) 和聖保羅 (São Paulo) 皆爆發街頭遊行,目的向政府提出改革的訴求。
1990 年代 《華盛頓共識》 宣揚新興經濟體自由和民主,在過去幾年隨著中國崛起、華爾街重挫、華府當局僵局與歐盟慢性自殺,讓過去的自由理論背受質疑,國家資本主義與現代化的中央集 權儼然已成為流行,《北京共識》 更是專制者與民主派背棄自由主義的藉口,但當他們需要經濟成長時,又將會對自由改革激起興趣,到時候,西方自由國家會找回一點對自己國家理念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