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唯一投資理財教育平台、國際金融資訊整合網,提供最完整的財經訊息、國際金融資訊給您。
立即訂閱今週刊~啟富達學員獨享『紙本每期只要48元, 電子每期只要29元』
啟富達官網搬家了!
 
財經快訊
標普:亞洲經濟出路在於結構轉型
日期
2013-07-10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北美新浪) 2013-07-10 08:45:08

后危機時代,亞洲地區會是全球經濟增長的引擎?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依靠穩定的外部需求和自身加大投資力度,亞洲地區經濟實現持續增長。但因當前歐美經濟體的外部需求仍舊低迷、投資拉動經濟的邊際效應出現遞減,作為應對,亞洲經濟體正在尋求經濟增長結構的轉型。

在這一過程中,亞洲地區必然面臨諸多挑戰,“萬里長征”仍有很多工作需要完成。近日,《第一財經日報》就此專訪了標準普爾董事總經理、亞太區首席經濟師龔華德(Paul Gruenwald),談論了亞洲國家下一步的工作重心。

第一財經日報: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歐洲一直被歐債危機所困擾,美國的表現也一度不溫不火,這種情況下亞洲承載全球經濟推手的重任,你認為這一勢頭還將持續嗎?

龔華德:可以持續。亞洲的經濟總量現在增長得非常快,其中中國貢獻了很大一部分。若把日本排除在外,中國的GDP總量占整個亞洲發展中經濟體的一半之多,並以每年逾7%的速度繼續增長;印度以每年5%~6%的增速緊隨其后。而整個新興亞洲經濟體的增速約6%,這比歐洲和美國的速度要快得多。亞洲地區經濟總量巨大,增長速度又快,因此堪當全球經濟的驅動力。

日報:你認為亞洲面臨哪些挑戰,相關國家仍需要完成哪些工作?

龔華德:亞洲還有很多未完成的工作。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亞洲國家過去積累的大量外部盈余,在2007年達到了峰值后的五到六年間下降了很多,因此關於全球經濟不平衡以及人民幣匯率被低估的言論明顯減少。

中國外部盈余減少基本上意味國內需求正以更快的速度增長,這種情況的發生如果很大程度上歸因於消費,則說明中國開始轉向消費型的經濟再平衡,這是好現象。但中國還有另外一種情況發生:巨額投資令經濟迅速發展時盈余大幅減少,這需要引起注意。

從當前亞洲國家消費與GDP之比來看,大部分經濟體的這一比例為60%,亞太經合組織成員大約是65%;中國和新加坡最低,分別為35%和39%。由此可見,中國盈余下降的原因是巨額投資在拉動GDP增長。

日報:哪些因素可以促進中國向消費型經濟轉型?

龔華德:首先是薪資的上漲。中國一直是一個低工資的經濟體,但是(過去幾年)薪資漲幅較大,這使得人們開始願意消費。不過,消費結構方面還應該有所改善,這需要一些后勤支持,現在政府正在重建社保體系。保險的意義是人們可以暫時不考慮風險,把錢花在消費以及其他事情上,但是如果人們還需要自我保險的話,保險的效率就會比較低。由於中國的保險業仍不發達,現在仍有很多自我保險的情況。IMF有份報告曾指出,在保險上每多花一分錢,在消費上就會少花兩分錢,這個遏制力是很強的。

第二是國企改革很重要。在國外,如果一個公司取得盈利后,它會向股東分紅,但在中國很多利潤卻被系統內部截留。我認為需要從中拿出一點來分給普通家庭,這會令他們願意花更多的錢在消費上,從而促進中國向消費型社會的轉型。

第三則是銀行業改革。首先,中國的銀行貸款習慣於向大公司或者國企傾斜,其次中國的個人融資市場仍然非常不成熟。中國家庭的負債率非常小,家庭和小公司可以創造很多財富和消費,而他們卻很難拿到貸款。雖然我們不希望在中國又上演一輪次貸危機,但這些都是結構性的問題,需要時間來解決。

日報:近年來,人民幣國際化發展迅速,中國央行已經與多個國家央行達成了貨幣互換協議,你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龔華德:現在亞洲貿易中仍有90%是用美元結算的,這麼高的比例說明市場仍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從樂於用美元交易轉變到用人民幣結算。中國想要讓(外部)市場接受人民幣,與世界主要央行達成貨幣互換協議必然是一個夯實基礎的工作。盡管如此,使用哪種貨幣結算仍是進出口商的選擇,這取決於交易對象是否需要人民幣。但使用人民幣交易的趨勢在未來一定會越來越明顯。

人民幣國際化不可能以“一鳴驚人”的方式實現。資本賬戶開放是件好事,但考慮到市場的波動性,這一過程要循序漸進,因為銀行需要學習如何管理貨幣。資本賬戶開放太快會導致金融危機。沒有人願意中國有金融危機,所以讓不同類型的投資者和公司更自由地使用人民幣才是第一步。此外,人民幣國際化還與其能否在全球央行中作為儲備貨幣有關,而這又牽涉到貨幣可否自由兌換。總之,這是一個很長的過程。

日報:作為新興經濟體中的又一中堅力量,你認為印度經濟增長正遭遇哪些瓶頸?

龔華德:經濟學上通常認為新興經濟體應該是有財政赤字、貿易赤字以及國際收支赤字的,他們會向其他的經濟體借錢,中國是個例外,但印度明顯符合這一說法。中國和其他東亞國家屬於順差國,他們甚至通過購買美國國債借錢給美國,而印度的問題是缺少支持經濟增長的資金支持,所以需要向其他國家借錢。

這種情況是非常被動的:一些國家有時願意借錢給印度,但有時也會不願意,現在的情況恰恰是后者。這對印度政府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他們需要保證財政賬戶的可持續性,也要保障社會補貼,同時還要保證印度能夠適宜投資。

在金融層面,印度十分依賴於其他國家,這就意味他們的政策靈活性和經濟增長將受到影響,但中國就不會因此生被動局面,仍然可以保持增長的穩定性。一旦市場有波動,赤字國的資就會面臨被拋售的風險,就亞洲而言,印度和印度尼西亞就很容易遭到衝擊。

現在看來,印度的貿易赤字狀況嚴重,今年也許會有溫和的復甦。盡管今年印度經濟增速仍能達到6%,但近幾年將很難達到危機前8%~9%的水平。

 
 
 
Copyright © 2008 啟富達國際(股)公司_推薦如何投資理財課程 版權所有   電話:02-2703-2053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仁愛路三段26號4樓之3   E-mail:cfd.wma@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