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主席柏南克昨日在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會後記者會上表示,將繼續施行量化寬鬆 (QE)計畫,而寬鬆政策完整退場計畫仍在討論中,多數Fed理事預期今年內就可能開始減碼,但最終仍視經濟數據而定,原本柏南克有意安撫市場對寬鬆政策 退場衝擊的擔憂。但結果反而加深市場疑慮,也因此造成美國道瓊指數「嚇」跌200點,亞歐股市也因此大跌。
聯準會同時也公布了預測修正,美國2013年經濟成長率2.3%~2.6%,稍微低於之前的預測2.8%,通貨膨脹率為0.8%~1.2%,3月預 測則是1.3%~1.7%。從這個預測修正的結果來看,聯準會應是有意表達今年不必因為通膨問題而提前結束QE;說實話,這麼大量的QE,結果通貨膨脹率 才1%左右,也許柏南克還更擔心,QE的結束會不會產生通縮現象,但美國畢竟與日本不同,這恐怕是多慮了。
從此次柏南克的說明,當然也可以確定,QE會在一兩年內退場,事實上,QE本非常態,應該用於救急或救難,而非當補藥吃。柏南克把失業率 6.5%目標與QE退場與否掛鉤,本就有問題,從去年9月QE3實施以來,失業率從當時的7.8%才降至今年5月的7.6%,而這小幅的下降,甚至有大半 的原因是因為許多人不再找工作了。由此顯示,美國失業率居高不下的問題已不是貨幣政策可以解決的,同時,以目前美國金融業的賺錢程度來看,也根本不存在貨 幣流動性問題。
事實上,美國總統歐巴馬日前在接受媒體訪問時提及,今年他可能會提名新聯準會主席,強調柏南克的任期長度「已經遠超過他本人原意」。講這些話,雖然 令人覺得奇怪,因為,柏南克都還未公開表達意願,歐巴馬就替柏南克做了決定,實在不合常規,但由這些話,似乎也可以隱約聽出,歐巴馬有意調整貨幣政策,否 則沒有理由不持續提名柏南克。簡單來說,未來無論歐巴馬是否找得到適當的取代人選,或是仍提名柏南克連任,歐巴馬的態度似乎偏向結束柏南克的QE政策。
如果真是如此,那麼,所謂QE退場時機仍視經濟數據而定,或是以失業率6.5%為依據的說法,就顯得不具參考性了。當然,QE不會一次性完全退場,但也許退場啟動時間,會比原先臆測來得快。
至於對全球影響而言,昨天全球股市雖然感受到震撼教育,但以美國道瓊指數從今年初13,000點漲到目前超過15,000點,昨日200點的下跌, 實在也稱不上太大的跌幅。美國股市或全球股市,基本上不是缺資金,而是缺實質經濟基本面,年初以來的股市上漲,大部分的原因也非QE政策,而是投資人對美 國經濟未來相對樂觀的期待,因此,未來股市是上是下,還是得視美國實質經濟動向及展望而定,而這不是QE可以給予的。
因此,QE不僅已無助於改善失業,也已非股市上下關鍵,這也就是為什麼今年以來,歐巴馬的經濟政策主軸會是強調「跨太平洋夥伴協議」(TPP)與 「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協定」(TTIP,也就是所謂的美歐FTA)的談判推動,以及製造業回流、改革稅制、能源改革、基礎建設修復、勞工訓練等的相關 政策,因為這些政策落實才可以創造出口及就業。
總而言之,昨日美國聯準會的說明,雖然含蓄,但幾乎可以確認,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以貨幣極度寬鬆的救市政策,已到了改弦易轍的時刻,不僅是柏 南克,也包括QE政策,都已到了功成身退的倒數時間,倘若,歐巴馬是因為聽到了「非」華爾街的聲音,而有心扭轉聯準會的關注重點,由救市轉為金融制度的重 建,那麼恭喜美國,也恭喜全球。但是不是如此?很快就可以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