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全球金融危機,相較於其他大型經濟體,中國的表現相對出色,可是中國經濟如今卻顯現疲軟跡象,儘管國有銀行積極提供貸款,政府也提出不少投資案。
官方周末公布的數據表明,上月工業生產成長率降至9月以來最小。5月進口與固定資產投資同步寫下8月以來最小增幅。
生產者物價已經連降15個月,並在3月、4月和5月加速下滑。長期存在的產量過剩誘發了價格戰。藍領階級的工資持續上揚。
全球顧問公司HIS資深經濟學家任現芳表示,5月的報告「確認中國的經濟在冬季出現短暫反彈後,再度陷入經濟停滯的局面,需求面的指標全面走疲,出口極度疲弱,固定資產投資持續下降」。
諸如銅、鋼鐵、汽車和智慧型手機等產品,中國都是世界第一大消費國,所以中國面臨的困境具有全球意義。
國際組織與銀行業者的經濟學家,陸續下修今年中國的經濟表現預測值,經濟成長率大約落在7.7%。在大多數國家的眼中,這樣的經濟增長率令人讚嘆,但在中國的經驗中卻表現欠佳,過去30年來,中國的企業與家庭已經習慣兩位數字的成長了。
今年北京將經濟增長率目標定在7.5%,但過去中國經常超越預定目標。然而,西方經濟學家長期指控中國美化數據,景氣好時數據少報,景氣差時數據多報。
上月訪談中,中國的企業主管宣稱因海外需求不振而受挫,儘管尚未到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谷底時那麼嚴峻。許多人也開始擔憂國內需求的狀況。
醫療設備廠商Suqian Green Glove銷售經理Eric Tang指出:「跟去年相比,我們的出口業務出現萎縮,狀況不好,但尚可接受;在整體業務中,國內業務的比例小,處於摸索狀態。」
少數企業主管已經觀察到業界面臨相當大的壓力,全棉購物袋業者Zhumadian City Kangmao Arts and Crafts近月已經將價格砍掉1/5,主要是缺乏需求,特別是海外買家。
副總經理Wang Xuexin說:「年初以來,我們的業務量大幅萎縮。」(接下頁)
儘管如此,中國的經濟依然存在許多正面跡象。5月零售銷售攀升12.9%,優於4月的12.8%。在業者縮減製造業與房地產投資時,政府在新鐵路等其他基礎建設上的支出也如火如荼。
許多企業主管了解大環境不好,但也表明公司的狀況一切良好。健身設備廠商Yongkang Yongxin Industry and Trade銷售經理Sam Xu表示:「我們的工廠運作良好,但許多同行必須處理產量過剩與降價的問題。」
今年5月,工業生產年增9.2%,增幅略小於4月的9.3%。
中國政府在周末指出,上月消費者物價通膨率也出現下滑,生產者物價大幅度下探。
日前中國政府才宣布5月進出口統計數字,數據低於經濟學家預測值甚多。
中國5月小幅上揚,年增1%,但如此缺乏活力的數據,可能是反應政府打擊業者謊報出口的結果,這些業者看好人民幣升值潛力,而規避貨幣控制,將資金轉移到國內。
消費者物價指出表明,家庭日常採購的產品與服務的通膨率年增2.1%,小於4月2.4%,低於經濟學家預測的2.5%。
生產者物價年減2.9%,上月許多工廠和業者確實降價了。這些物價4月降了2.6%,3月降了1.9%,5月降幅更大,顯示通貨緊縮可能正在聚集力量。
HSBC經濟學家在周日的研究紀要中指出:「在欠缺強大刺激政策中,在通膨率下滑的壓力下,若經濟未弱化,我們預測未來幾季成長動能停滯。」
在許多經濟體中,通貨膨脹下降與通貨緊縮,都可能是中央銀行應該擴大貨幣供應與政府應該擴大支出提振經濟的跡象。然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上周六暗示,政府無意再次令銀行大規模放款或編列更多政府支出。
過去4年來,國家掌控的銀行體系大舉發放貸款,有助於促進經濟發展,卻也使得債務大幅攀升。
據《新華社》報導,在北京舉行的會議中,李克強告訴各省領導人,宏觀經濟政策必須維持穩定,要控制政府開支。
今年春季,李克強與國家主席習近平力促推動經濟改革,但他們面臨強大既得利益集團的杯葛,譬如反對分拆具壟斷地位的國有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