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楊可瞻 實習記者 曾慈航
經過了上週五暴風驟雨式下跌,黃金、白銀價格本週一(4月15日)仍不改大跌走勢,有市場人士甚至斷言:此前持續12年的黃金牛市將就此終結。
然而,著名學者、《貨幣戰爭》一書的作者宋鴻兵在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採訪時認為,目前做出這一判斷還尚早。
金價或短期受壓
今年金價走勢對多頭來說可謂慘不忍睹,本週一金價創出自2011年7月以來的新低。昨日,針對黃金價格走勢、美國經濟是否確實已復甦等問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了宋鴻兵。
對於目前流傳的黃金、白銀12年牛市結束的論調,宋鴻兵並不認同,他認為,因為12年以來大宗商品總體都在上漲,這是貨幣超發導致的問題,除非全球貨幣總量都回到12年前,否則黃金、白銀的價格又怎麼會回到12年前呢?他表示,短期來看,黃金價格受到了打壓,想重新走出牛市反彈行情,短期而言較困難,但這並不意味著牛市結束,因為接下來可能會面臨全球通脹而引發的利率上升,會使得資產價格面臨崩潰危險。因此,各國似乎除了印鈔票沒有其他更好的解決途徑。換言之,只要經濟復甦基礎依然不鞏固,那麼接下來繼續印鈔可能就是唯一選擇,因此金價上漲的基本動力依然存在。
對於歐美經濟是否出現實質性復甦的問題,宋鴻兵認為,目前歐美經濟面臨著三個主要的結構性問題:首先是高負債的問題,從金融危機爆發至今大約5年時間,各國似乎根本沒有採取強有力的措施來解決,負債情況與2008年相比,非但沒有減輕,反而是加重了。在高負債情況下要想經濟正常復甦,從歷史經驗來看,將非常困難。
其次,歐美國家面臨嬰兒潮和一個持續的老齡化過程,退休和老齡化將會降低消費 (支出),許多人的消費慾望和消費能力都會受到影響而下降,這也是一個中長期過程。
第三,一些國家貧富分化問題仍值得關注。美國10%的高收入階層佔有了國民收入的50%,而其他國家也有類似情況,這使得中下層收入群體喪失了真實消費能力,由於通脹效應,居民儲蓄、養老金都面臨縮水,而美國的中位收入自2008年以來下降約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