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眼下前景漸明,至少到目前為止,雖然改革國際貨幣體系的呼聲從未停止,但人們越來越認識到,相當長一段時間內(至少2030年前)都不可能撼動 美元作為國際上最主要儲備貨幣的地位,事實上後者近期還呈現出明顯的走強跡象。作為與美元匯率呈負相關走勢的黃金、石油,其下跌實屬必然。
第三重因素,國際資金的分流,這是投資者避險情緒回升與危機後出現價值洼地雙重作用的結果。作為2008年金融危機的發源地,美國目前經濟已經連續 14季保持正增長,雖然尚有財政問題、債務問題以及量寬政策風險等後遺症擺在面前,但其整體向好趨勢已相對穩固,更推動道指迭創新高,吸金迅猛。特別是歐 巴馬政府目前大力推進的新能源開發、IT創新以及3D列印技術帶來的製造業復興希望等,都為投資者提供了大量的投資機會。
歐洲方面,雖然債務危機尾部風險仍然值得警惕,類似塞普勒斯危機這樣的情況仍會不時刺激市場神經,但總體來看歐元區不會解體,歐元得以保 全,最壞時刻也已過去。在這種情況下,其眼下的低迷對於有膽識的投資者來說可能恰恰是投資良機。最後,新興經濟體目前雖增速有所下滑,但總體增長無虞,對 於全球經濟復甦乃至擴張仍在不斷釋放「正能量」,高增長帶來的投資機會仍然令人垂涎。
第四重因素,全球經濟「新常態」下,之前人們普遍擔心的貨幣超發會帶來嚴重通脹並未成為現實,這一與西方傳統經濟學理論相違背的現象正在為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
陳鳳英認為,伴隨量化寬鬆(QE)政策從一種非常規手段逐漸轉變為常規手段,全球經濟正在進入一種全方位的「新常態」,出現了一些無法認識、無法指 導、原有理論無法解釋的現象,人們在沒有弄明白的情況下也需要學習接受。這其中,很現實的問題就是投資者是否因為理論上會出現但始終沒有看到的所謂惡性通 脹而常年備戰。從目前各金融市場的表現來看,越來越多的人給出了否定的答案,而投資者心態上的變化對於在很大程度上是「心理市」的國際金市來說,無疑也是 促成其下挫的重要原因。
除鳳英表示,總體來看,擠除泡沫之後,黃金的避險、保值以及分散投資風險等功能依然存在,相信在回歸相對合理價位之後,金價會趨於穩定甚至可能重受追捧,關鍵要看回歸合理價位的速度以及當前推動金價下跌各主要因素在未來的走勢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