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開發銀行(ADB)上月在報告中也發出警語,資本大舉流入「構成亞洲債券市場的潛在威脅」。
與此同時,政府官員面臨困境:對抗資產泡沫和通貨膨脹最有效的辦法是升息。可是,升息可能會吸引更多海外資金,並導致貨幣進一步升值─在全球經濟依舊疲軟的背景下,這會是非常糟糕的發展。
所以,政府官員可能會設置更多行政措施,迎戰資金流入。2010年新興國家推出各類政策,譬如泰國就宣布外國投資本國公債要課稅。
如今,流動性捲土重來,政府官員正試圖提出其他辦法遏制資金潮。
上個月,南韓政府宣布要限制銀行業職者持有的外匯債務,意在降低外資突然撤離的風險。
10月底,香港政府宣布,非永久居民在香港購買房子,必須課15%新稅,包括大陸投資客在內。
分析師說,這些舉措不會引起國際社會的不滿。Subbaraman表示,事實上,IMF、亞洲開發銀行等國際機構,均認為這類措施非常重要。
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這些政策在阻止資金流入上不是很管用,還是找得到漏洞。
香港就是個例子,港府花了很多精力期望房地產市場降溫,2009年年底以來推出一連串政策,依然無法扭轉上升趨勢。
今年以來,香港的房價大漲20%,從2008年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倒閉房價一度下跌以來,房價已經漲了1倍。在港府推出購買房屋課新稅後,資金轉而流向私人停車場,這類投資不在法規內,造成私人停車空間市場的價格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