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唯一投資理財教育平台、國際金融資訊整合網,提供最完整的財經訊息、國際金融資訊給您。
立即訂閱今週刊~啟富達學員獨享『紙本每期只要48元, 電子每期只要29元』
啟富達官網搬家了!
 
首頁   >   臥龍學院 > 詳細內容
臥龍學院
本區發表之圖形、文字,僅屬個人言論,並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發 表 主 題 夜讀丨巴菲特:我一生99%的財富 是在50歲以後 發 佈 日 期 2019-12-22 10:48:10
發 表 人 min 回 應 數 4
夜讀丨巴菲特:我一生99%的財富 是在50歲以後
2019年12月13日 22:30 新浪財經綜合
原標題:夜讀丨巴菲特:我一生99%的財富,是在50歲以後
來源:正和島(ID:zhenghedao)
許多人在制定計劃或者學習目標的時候,往往半途而廢。這是因爲他們幷未真正從內心認識到“持續行動”這件事的强大力量,或者被思維誤區遮蔽了雙眼。而這正是大多數人在一生中成就非常有限的原因之一,畢竟,葬送自己未來的時候,沒有人爲我們做出預警。在閱讀本文之前,首先,請先問自己一個問題——你真的懂得”持續行動“的道理嗎?
1、挂在嘴邊的道理,都不是真懂的
17世紀的法國哲學家帕斯卡爾在《思想錄》中曾經說過:“人們通常對于自己發現的道理,比由別人發現的更加深信不疑。”
充分認識一件事情的重要性,必須從感官層面出發,在大腦裏扎根,就像樹幹發出新芽,才能真正融入到自己的認知中。
如果說認知水平由聽過的道理决定,那世界上最智慧的人應該是新媒體編輯,因爲他們每天要經手海量的文章和書籍——包含各種“醒世良言“,人生哲理。
當人們說自己“懂“一個道理的時候,其實是包含三種層次:
(1)不求甚解。對于這個道理僅限于記住了內容,或許能在聊天時能拿出來炫耀,但既沒有深入的瞭解,也沒有自己的思考。
(2)對道理有自己的思考和質疑,但幷沒有真正的結合到生活實際中。
(3)親身實踐,對遇到的問題有深入的思考,當這時看到別人總結的經驗時,才能更好的批判吸收,化爲己用。
就是一個簡單的“懂“字,也有不同的深度。
所以道德經裏說: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
中士聞道,若存若亡;
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爲道。“
深度的區別在于我們花費了多少代價,去換來那個”懂“的感覺。
輕鬆的懂,代價少,路徑短,忘得快,有誤差;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悟道,時間長,見效慢,印象深刻,可以內化成自身的本領。
在外人看來,可能就是同一個“懂“字,但背後功力深淺,却有著天壤之別。
2、不要讓幻覺支配行動
在持續行動開始的時候經常會犯兩種錯誤。
(1)欲望超過行動力
第一個常見的幻覺發生在剛開始行動的人身上,統計學家說90%的人認爲自己中等偏上,所以他們要麽不努力,要麽搞大的,同時做多件事。
全面的開工可能意味著全面的崩潰,如果能力還沒有那麽强,不妨一步一步慢慢來,時間會成爲最好的助攻。
要先做减法,才能做加法。在計劃的一開始如果拼命給自己做加法,微弱的行動力在欲望膨脹中被稀釋,很可能第一步都難以邁出。
相反集中目標,單點突破,選擇一個切入點,可能對初始者更爲友善。
(2)娛樂執念
環顧周圍,你會發現,很多人都是情緒大于理智的,他們無法在工作中真的全身心投入,而總是在期待著某種娛樂補償。
有的人在完成計劃後,會通宵慶祝,最後導致破壞自身的作息時間,耽誤下階段的工作。有些人則會選擇暴飲暴食,過後則需要用更多的鍛煉燃燒過度攝入的熱量。
最關鍵的是,這種娛樂執念會讓他在計劃的最後階段失去耐心,變得敷衍潦草,失去計劃本來的價值。
3、只要能到達,哪怕是彎路
生活時時刻刻都在發生變化,只有在一成不變的世界裏,最短路徑才是有效的。在瞬息萬變的時代,只有你走出來的道路,而沒有所謂的彎路和直路。
寧願害怕走不了路,也不害怕走彎路。
相反,如果某個人聲稱能够帶你走捷徑,那就一定要當心了。王興說:
“人們爲了逃避思考,願意做任何事情。”
因爲思考是很痛苦的,總有人利用人們的這種心理挖陷阱、設圈套。
成長的彎路就是“捷徑”,成長的捷徑,是行動。
我有一個學員猫猫,她每天看領域文獻綜述三篇,兩篇英文,一篇德文,精讀一篇,堅持了5年,從一個普通小醫院到瑞典卡羅琳斯卡醫學院工作,又獲得了在牛津大學的工作機會,現在于美國最好的醫院之一克利夫蘭診所實習。
以前會有人告訴她,說她不適合做醫生。而現在却有人告訴她:“你天生適合做醫生。”
成長真的是複利的,當一個人開始行動、當走上了一個更高的平臺,就會有更多的機會在前方,而且是越來越好。
4、做好三天,就是做好所有
太長的計劃會讓人感到焦慮,但其實我們幷不需要這樣——難道你會制定持續呼吸一輩子的計劃嗎?
我們只要把計劃制定三天——今天、明天和後天。
今天是什麽任務,能不能完成?
明天要做什麽,能不能安排出時間?
後天會不會有突發事件,我能不能成功應對?
很多人會猶豫、害怕投入,企圖尋求捷徑,這些本質上都是缺乏行動力的表現,當然,生活是故事的開始,故事是意外的合集,總是避免不了各種意外導致完成不了計劃,當這種時候,不妨采取“底綫思維“。
在計劃開始的時候,問問自己:在最繁忙的時候,我能騰出多少時間?
請用最理性、最保守的方式叩問內心,然後把它變成必須死守的底綫。
這個底綫可能是一個小時,可能是一篇筆記,一旦設立後,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堅决執行。
而在“底綫任務”上,可以設置“晋級任務”,最後在月末統計,有多少天只完成了底綫,有多少天在挑戰“晋級任務”,計算出比例,然後在下個月的行動中優化這個比例。
我們的時間永遠不够,但至少可以選擇恪守底綫。
5、學會做“慢反饋”
鐘點工按小時結算報酬,一般員工薪水要下個月結算,也有季度結算的,創業可能前兩年都是虧損。那投一個基金呢?回報期可能要3-5年、7年。持續行動的反饋更久,現在投入了時間精力,如果在30年後持續産生回報,也就意味著有了現在很熱門的“被動收入”的能力。
誠然,得不到反饋是一件令人焦慮痛苦的事情,但在成長中,慢反饋、甚至沒有反饋,都是常見的結果。
如果不能接受“慢反饋”的思維,就很難獲得長期的、可持續的發展。
很少有人知道:巴菲特一生中99%的財富,都是他50歲之後獲得的。
面對采訪時他舉過一個例子:“從1900年到1999年,道瓊斯(28135.3809, 3.33, 0.01%)指數從65.73點漲到了11497.12點,漲了176倍。176倍,很可觀,對不對?但你知道它的年複合增長率是多少?答案會讓你意外:僅僅只有5.3%。”
這樣一個增長率很多投資者都可以做到,只是他們嫌太低了,不願意去做這樣的投資。
但巴菲特不一樣,他就願意這樣持續數十年地堅持,所以最後他成了超級富翁。
亞馬遜(1760.94, 0.61, 0.03%)CEO貝佐斯問他:“你的投資理念非常簡單,爲什麽大家不直接複製你的做法呢?
巴菲特說:“因爲沒有人願意慢慢變富。”
6、結語
在這個大家都忙著尋找成功的捷徑的時代,人人都想快快成名、快快升職、快快暴富,却很少有人選擇把眼光放長遠一點,但個世界就是這麽奇怪:
想走捷徑的,最後都走了彎路,想搞投機的,最後都掉進了陷阱。
麥克阿瑟天才獎獲得者,心理學家安吉拉說:“ 世界上聰明的人很多,你能想到的別人也能想到,最終你能在聰明人中間贏,是因爲你比別人更加堅毅。只有堅毅的長期主義者,才能成爲時間的朋友。”
(本文來源 / 本文摘編自Scalers最新著作《持續行動》,正和島作爲中信出版集團合作方,經授權發布。)
責任編輯:張玉潔 SF107
發 表 人 min 回 覆 日 期 2019-12-22 10:55:52
回 應 主 題 RE: 夜讀丨巴菲特:我一生99%的財富 是在50歲以後
在這個大家都忙著尋找成功的捷徑的時代,人人都想快快成名、快快升職、快快暴富,却很少有人選擇把眼光放長遠一點,但個世界就是這麽奇怪:
想走捷徑的,最後都走了彎路,想搞投機的,最後都掉進了陷阱。
麥克阿瑟天才獎獲得者,心理學家安吉拉說:“ 世界上聰明的人很多,你能想到的別人也能想到,最終你能在聰明人中間贏,是因爲你比別人更加堅毅。只有堅毅的長期主義者,才能成爲時間的朋友。”
發 表 人 min 回 覆 日 期 2019-12-22 10:50:01
回 應 主 題 RE: 夜讀丨巴菲特:我一生99%的財富 是在50歲以後
巴菲特願意這樣持續數十年地堅持,所以最後他成了超級富翁。亞馬遜CEO貝佐斯問他:「你的投資理念非常簡單,為什麼大家不直接複製你的做法呢?」巴菲特說:「因為沒有人願意慢慢變富。」
發 表 人 min 回 覆 日 期 2019-12-22 10:49:41
回 應 主 題 RE: 夜讀丨巴菲特:我一生99%的財富 是在50歲以後
巴菲特99%的財富,是在50歲以後才賺到!看過這張圖,你就懂了為何存股要越早越好 撰文者小樂2017.09.22 專欄小樂的投資理財之道

近期看到華爾街見聞的一篇文章:巴菲特—年歲與財富齊飛,內容談到股神巴菲特財富累積的歷程。(編按:本文撰於2015年8月)
文中利用上面這張圖表說明了,巴菲特99%的財富是在50歲以後賺到的!也就是說,即使厲害如巴菲特,也是得經歷一段漫長的財富(非線性)累積過程。所以,我們不該期望自己的投資在短時間內可以讓財富大幅增長,這是十分不切實際的!
巴菲特也說:無論才華多高、付出的努力多少,有些事情還是需要時間。你不可能讓九個女人同時懷孕,然後寄望一個月後得到一個寶寶。
財富的累積取決於時間x本金x複利的效果!
時間:及早並長時間地投資於優秀的企業股票,如果企業的體質並未改變,不要在乎短期市場價格的波動。
本金:盡可能累積投資的本金,不論是在本業上努力賺得或是兼差所得,但要注意投入的資金不可是短期內會動用到的資金,至少要預設這筆錢10年以上不會動用。
複利:複利對於財富的放大效果眾所皆知,可是對於複利的效果應該追求的是穩定性,而非高增長!因此在投資前必須設定一合理的報酬率(如以股票長期的平均報酬率為6%~10%),並盡可能朝此目標努力。
在追求財富成長的過程,難免遇到挫折,並非總是能過得順風順水的!但千萬別因為路途上的暴風雨而失去信心與信念,因為雨後的彩虹終將為我們而綻放!
希望我們共同勉勵之!
本文獲「小樂的生存之道」授權轉載,原文:[小樂看新聞]一張圖看巴菲特的財富累積之路!
發 表 人 min 回 覆 日 期 2019-12-22 10:49:18
回 應 主 題 RE: 夜讀丨巴菲特:我一生99%的財富 是在50歲以後
股神為何滿手現金?答案就藏在巴菲特「這3個投資觀念」中
林信男聰明理財達志 2019-12-02 12:57
「股神」巴菲特掌管的控股公司波克夏海瑟威(Berkshire Hathaway),現金部位持續攀升,截至目前為止,已來到1280億美元左右(近新台幣4兆元);股神滿手現金,令市場大感好奇,至於原因,可能就藏在巴菲特的3個投資觀念中。
波克夏海瑟威第3季財報顯示,當季營業利益為78.6億美元,年增14%;淨利165億美元,年減11%;累積現金部位則續創新高,來到1280億美元,顯示巴菲特還無法找到價格合理的投資標的,來挹注公司獲利。
據傳,巴菲特上月一度出手,打算收購科技產品、服務經銷商Tech Data,但最後卻選擇放棄,不再提高出價。
由Tech Data聲明稿可得知,該公司已同意,以每股145美元價碼,賣給私募基金阿波羅全球管理(Apollo Global Management);CNBC報導稱,波克夏原開價以每股140美元,收購Tech Data(不含債務,總價約50餘億美元),但在阿波羅開出更高價格的情況下,巴菲特決定,不再提高出價。
投資不能「球來就打」 懂得等待才是王道
股神為何選擇續抱現金,中止和阿波羅的競爭?從巴菲特的3個投資觀念中,或許可看出端倪。
巴菲特曾言,投資應抱持「撿便宜」心態,就像打棒球時,打者必須找出揮棒的最佳時機,才能創造好成績,「你不必對投手投過來的每顆球揮棒」。
從這個角度來看,Tech Data顯然不夠便宜,每股140美元,已是巴菲特願意接受的最高價位,就算撇開Tech Data不談,當前市場上的公司,也都太貴了,讓股神買不下去。
外界質疑充耳不聞 直到「好球」出現
此外,巴菲特也說過,投資要「沉住氣」,同樣以棒球來比喻,打者在等待好球時,無論觀眾如何鼓噪、要求你揮棒,都要充耳不聞,直到好球出現;以此觀念解讀,雖然外界對波克夏現金部位持續攀升一事,多所質疑,但巴菲特這名打者,仍不為所動,繼續等待屬於他的好球出現。
巴菲特曾在波克夏的股東會上,提到「能力圈」(Circle of Competence)的觀念,他認為,在投資上,每個人專精的領域不同,投資人必須清楚知道,自己熟悉哪些領域。
在此前提下,就算市場上出現可「撿便宜」的標的,只要這家公司不是巴菲特熟悉的產業,股神仍可能抱著現金,繼續等下去。
上5頁 第一頁 上一頁 1. 下一頁 最終頁 下5頁
 
 
 
Copyright © 2008 啟富達國際(股)公司_推薦如何投資理財課程 版權所有   電話:02-2703-2053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仁愛路三段26號4樓之3   E-mail:cfd.wma@outlook.com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