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啟富達
|
加入最愛
|
設為首頁
|
回首頁
臺灣唯一投資理財教育平台、國際金融資訊整合網,提供最完整的財經訊息、國際金融資訊給您。
立即訂閱今週刊~啟富達學員獨享『紙本每期只要48元, 電子每期只要29元』
啟富達官網搬家了!
總覽
油價
通膨
經濟成長、數據
利率
匯率
股市
房市
生活
總覽
陶冬一週大事
投資理財e點靈
鉅亨網
新浪財經
金十數據官方網站
Tradingview
investing.com主要金融指數
東方財富網-COMEX黃金K線
華爾街見聞
UDN理財會客室
基智網-技術分析學園
STOCK Q
啟富達國際新官網
首頁
>
臥龍學院
> 詳細內容
總覽
陶冬一週大事
投資理財e點靈
本區發表之圖形、文字,僅屬個人言論,並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發 表 主 題
4張圖告訴你...十年後 台灣房價少1/3 是很合理的事
發 佈 日 期
2016-06-12 20:42:49
發 表 人
David
回 應 數
1
從人口結構出發
92年,台灣面臨SARS疾病的襲擊,全球死亡人數779人,台灣死亡人數也高達47人,當時嚴重到連和平醫院的醫師都限制出院以控制疫情。隨著SARS疫情遠走,台灣不動產走入10年的多頭,在一路走來,房價不斷攀高的過程中,有專家看多也有看空。
從下表中,可以看到台灣地區房價指數在2003年開始快速攀高,雖然在2008年至2009年金融海嘯期間略有走緩,但隨著世界各國印鈔票救市,經濟呈現一副榮景,股市房市不斷快速創新高,2014年來到近期高點的287。
眼看著104年略有下跌,許多人不禁問:未來房地產走勢是漲還是跌呢?
不動產的專家很多,引用數據資料也不少,一般常見喜歡採用住宅開工、貸款餘額、土建融資、建照核發數、使用執照核發數、房價租金比…等數據來評斷不動產市場的表現。但這比較像是落後指標,如同一個人身體健康,不能只看外在的體重、身高、心跳、血壓,還要看其基因遺傳、生活習慣、家庭環境之類的核心因素,才能看到當事人未來的趨勢。否則只是看一些表象數據,很容易會做出錯誤的判斷。
房地產的核心因素,個人認為要從「人口結構」的供需為切入點。
房屋長線會一直上漲嗎?
從光復初期迄今,整體經濟情勢發展不錯,出口導向等正確經濟政策,使得台灣經濟快速起飛,生活穩定之際,人口也快速增長。52年推動「兩個孩子恰恰好,1個不嫌少」,但人口還是持續成長,一直到65至71年間,人口才來到了高峰而逐漸反轉向下。近年來,隨著國際局勢波動,各國紛紛採取「量化寬鬆」救經濟的策略,導致全球資金氾濫情況,當資金氾濫,資產價格就會上升,也成為不動產價格上揚的因素之一。
回頭來看歷年不動產價格,幾乎是看回不回,不動產價格一直上升的結果,使得人們認為投資不動產是正確的選擇,有土斯有財的概念深植人心,不動產價格不可能下跌。只是,任何的買賣還是要回歸到供需狀況,當然包括不動產價格。《經濟大懸崖》作者哈利‧鄧特二世提到其團隊研究出27至41歲是初次購屋年齡(註1),主要是考量平均結婚年齡,接著生小孩,然後就會想要購買房屋。
(註1)哈利‧鄧特二世,2014-2019經濟大懸崖,第100頁。依據內政部統計處資料顯示,我國生母平均年齡大約31歲,所以購屋年齡將逐漸延後,可將此數據進行調整為31-45。
如下圖,以單齡人口資料初步計算出台灣90年至104年各年度27至41歲區間的人口總數,發現在99年來到576萬人的高峰,然後逐年下滑,代表著房地產購買需求人口的降低。臺灣有嚴重的少子化問題,這一批少子化世代的小孩子,正逐漸長大中,未來也會成為27至41歲這一個區間的人口。
企業基本面與股價的關係如同人與狗的關係。人是代表企業基本面,狗則代表股價,狗兒喜歡跑來跑去,如同股價一樣,漲漲跌跌,但狗兒總是會回到狗主人身邊,正如同股價總是會回歸基本面。房價也是一樣,供需還是最基本的論述,無論是因為稅制的改變、貨幣政策、利率調整、經濟情勢等因素,導致房價有所波動,最後還是要回歸供需基本面。
換言之,當需求已經轉趨下滑,房價趨勢轉而向下是早晚的問題。如上表,將本圖與前面房價指數相疊之後如下,在27至41歲區間人數的高峰,也就是在99年,之後雖然房價仍舊上揚,但就好像是人與狗的關係,在103年回到頂峰,開始下跌而要回歸人口需求的基本面。
從單齡人口的數據來觀察,65至71年間,人口來到了高峰,幾乎都超過40萬人以上;翻過了此一高峰,即開始往30萬人口下滑,一直到87年正式跌破了30萬,由於87年度是傳統生肖的虎年,生的小孩子特別少,單齡人口剩下26.7萬人;接著來到了兔年與龍年,稍稍回升了一下,自此一路崩落,一直到了97年,正式跌破了20萬人(參考內政部統計月報)。
65年至71年間人口高峰所出生者,現在大約是40歲至34歲之間,也正是本文所提到27歲至41歲初次購屋的年齡,隨著原本在此一區間逐漸老化,換上一批新的年輕人,只是這一批新的年輕人一年比一年愈來愈少。
如前所述,99年,27至41歲人口為576萬人的高峰轉折後,依據單齡人口推估,預估112年跌破500萬人,124年跌破400萬人(註2)。因此,如果沒有其他購屋者來補足此一人口降低所導致的需求缺口,十年後,房價少三分之一甚至於更低,也應該是合理期待。
代結論:遍地便宜的合理房價
筆者從人口結構的供需觀點切入,初步認為未來不動產基本面前景看淡,對現在想要購屋的朋友,如果想要選購縣市人口無法增加或停滯無法上揚的區域,建議先以租屋為主,10年之後應會看到讓購屋者滿意的合理房價;此外,隨著經濟成長動能的下滑,10年後也應該同時會有令人驚艷,感受到銀行誠意的超低貸款利率。
發 表 人
David
回 覆 日 期
2016-06-12 20:44:37
回 應 主 題
RE: 4張圖告訴你...十年後 台灣房價少1/3 是很合理的事
符合老師預測吔
【林嘉焜專欄】新鮮人,不要急著買房
林嘉焜 2016-06-12 10:31
文字放大
列印此頁
並非所有人都需要「馬上」買房!當單身的社會新鮮人剛進社會上班,而且找到在地工作機會,當然與父母同住在家裡即可,優點是免房租、供早晚餐、冷氣免費、冰箱水果自取。若新鮮人能力所及,每月孝敬父母5,000~10,000元,還會不定期收到父母正面能量的讚美呢!缺點是父母會時時提醒成家立業之大事,女友也會隨時暗示「聽說這裡30坪的房子才1500萬耶,比去年便宜喔。」與明示「我可以不要跟你父母住嗎?」到了這個階段,就開始要修「購屋學」的學分了!
根據內政部統計,104年台灣男性平均初婚年齡為32.2歲,女性為30歲(女性首度邁入30歲)。到了適婚年齡的男女朋友,就有結婚的期望,而女方家長希望男方有房最好,給女兒一個好歸宿!不過,女性能力強,女方薪水可能比男方還高,出社會後的積蓄比男方還多,男女方一人出一半房屋頭期款,也很常見。接下來,挑選新房的地點應該以上班辦公室附近最理想,不過,一來商業區地價高不可攀,二來,現代社會很少一個工作做到退休。實際上,新人通常考慮父母住家附近找房。因為,小倆口成家後,人口簡單,開伙不划算,乾脆回老家吃飯,父母也很樂意。將來有了小寶寶,為節省保母費與安全考量,夫妻上班時,順路把小孩送到父母家再去上班,也不繞路。但是,父母早年購買的房價已經翻了幾番,老家附近現在的房價對年輕人的薪水可能很吃力!男女雙方可以溝通是否先結婚,然後加緊存錢,等5年後再來買房,中間的幾年可以期待看看房價會不會跌。此時,任一方若堅持一定要先買房,雙方不斷的在「結婚→先買房→銀彈不夠→沒房→要結婚嗎?」之間爭執與摩擦,準新人的「購屋學」修的很煩人!
買房可能是一個家庭的金額最高的投資,金額數百萬到上億都有可能。房價上下波動20%,對家庭財富影響極大,尤其購屋自住又屬於「自用資產」無法生息,一般家庭對房市多空的判讀更重要!就目前台灣房市多空進展,說明如下:
1. 2014第4季到2015第2季:台灣房市在這三季後,確定步入空頭走勢。
2. 2015第3季到第4季:台灣房市步入空頭首半年,會出現成交量萎縮現象。累計2015年全年全台不動產市場交易量2.92兆元,較前年減24%。與2013年4.9兆元、2014年3.9兆元相較,連續二年、每年萎縮近1兆元,對經濟成長產生衝擊。高房價、通縮、重稅政策三大因素,讓房產交易規模大幅衰退。
3. 2016年:建商為取得活用資金而去庫存,散客投資戶為躲避去年(2015)不動產的奢侈稅,兩者集中在2016年倒貨,出貨量預估10萬戶,將會出現價格「下殺取量」。因此,建議新人暫緩買房,在空頭下跌走勢中,以租代買,躲掉下跌虧損的金額,拿來租屋2-3年都還有剩!若目前高價購屋,而日後房價下跌到賣房也無法還房貸的價格時,這就是所謂「潛水屋」,對甫成家立業的年輕夫婦而言,真是情何以堪。當景氣步入空頭,家庭的自用資產比重不能太高,反而會讓家庭「變富」的速度變慢,甚至陷入貧窮循環。
4. 2017年底:六都房價可能陸續落底,但目前還沒看到立刻回春「V型反轉」的契機。原則上,2017年購屋,會比2016年價格便宜,若堅持在2016年購屋自住客可以要求建商贈送家電或裝潢,也可省下數十萬的開銷。
5. 2018-2021年:底部打底,醞釀下一次多頭。景氣若能復甦,企業獲利才能成長,並帶動股市上漲,社會財富增加後,房市隨股市多頭後上揚。基於人口年齡結構分析,下一波台灣多頭可能出現在2022年至2026年。購屋自住或投資房產者,可以考慮在2022年前,進場布局,不需急於進場。更何況,政府近年要推出社會住宅,年輕人有機會低價購屋,而且推出社會住宅的供給量超過萬戶,對房價也會有殺傷力,低房價值得等待。
等到房市步入多頭走勢時,無論是否有結婚成家打算,利用個人儲蓄加上父母一年合法免稅贈與440萬元的贊助,只要拿得出頭期款,應該先買先贏。試想,一千萬元房價上漲20%就是獲利200萬元,一般家庭要「淨儲蓄」多少年,才能存到200萬元呢!?想起顏炳立總經理當年的多頭名言:「年輕人,你不買,你都輸!以前買不起,現在更買不起!」原來房市多空走勢才是決定以買代租?或以租代買?的關鍵因素。就現在局勢來看,不是不買,而是時候未到!
第一頁
上一頁
1.
下一頁
最終頁
關於啟富達
|
客服中心
|
網站地圖
|
隱私權聲明
Copyright © 2008 啟富達國際(股)公司_推薦如何投資理財課程 版權所有 電話:02-2703-2053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仁愛路三段26號4樓之3 E-mail:
cfd.wma@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