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唯一投資理財教育平台、國際金融資訊整合網,提供最完整的財經訊息、國際金融資訊給您。
立即訂閱今週刊~啟富達學員獨享『紙本每期只要48元, 電子每期只要29元』
啟富達官網搬家了!
 
首頁   >   臥龍學院 > 詳細內容
臥龍學院
本區發表之圖形、文字,僅屬個人言論,並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發 表 主 題 〈FinTech〉「我的理專是機器人」不是天方夜譚! 發 佈 日 期 2016-05-03 00:10:47
發 表 人 echo chi 回 應 數 2
〈FinTech〉「我的理專是機器人」不是天方夜譚!
鉅亨網記者陳慧菱 台北  2016-05-02 13:08 

如果有一天,為你提供理財策略、規畫投資組合的,不再是理財專員或財務顧問人員,而是先進的「理財機器人」(Robo-Advisor),會是什麼情況?別以為這是遙不可及的想法。

IBM的深藍電腦自1997年打敗國際西洋棋棋王卡斯巴洛夫,到前陣子Google人工智慧AlphaGo以4勝1負擊敗南韓圍棋棋王李世?,「機器人是否會取代人類?」再度引發全球熱烈討論,尤其金融科技(FinTech)正在起飛,人工智慧可以在棋盤上幾乎大獲全勝,但若轉換領域到金融業,是否可以取代理財專員為你規劃投資組合呢?

這可不是天方夜譚,據彭博社報導,美國美林證券引入機器人做財務顧問。據瞭解,該銀行已經投入了部分員工使用自動化模型工具進行投資顧問服務,主要是針對25萬美元以下的投資項目。
英國四大銀行「巴克萊銀行、蘇格蘭皇家銀行、勞埃德銀行、桑坦德銀行」也紛紛宣布今(2016)年將引入機器人理財服務。
有鑒於數位化趨勢,台灣的銀行業從機器人客服服務起跑,多家銀行紛紛引進機器人服務。

機器人「小i」成為固定行員

玉山銀行數位旗艦台北分行號稱是台灣首家人工智慧機器人常駐的數位旗艦分行,機器人「小i」台北分行的固定行員,而非「一日店長」,不但能迎賓,也能扮演諮詢角色,透過應用人工智慧與大數據提供顧客金融諮詢,能夠根據客戶的語音需求,給予所須要的基本回應;若客戶需更多詳細資訊時,小i可連結一旁的Kiosk機器,秀出客戶所需資料。
而國銀龍頭台灣銀行則在董事長李紀珠積極推動下,未來不排除與日本三菱東京日聯銀行合作,引進接待機器人Nao。
第一銀行也表示,希望未來能與亞太電信共同合作「第一銀行迎賓機器人」的應用開發及金融商品數位化的相關服務,以提供客戶創新的數位體驗。
理財機器人比理專更理性
目前台灣的銀行業若引進機器人,多半只扮演客服諮詢的服務,然而,「理財機器人」則更進階,簡單來說就是智慧型投資顧問,由電腦程式的運算,為用戶進行專業、理性的投資組合管理,將人為干涉因素降至最低,理財機器人比理專更理性,可以更「算無遺策」。
傳統的理財專員難免也會陷入與一般散戶相同的「追高殺低」人性弱點,此外,最被詬病的就是,往往為了賺取更多交易手續費,遊說客戶進行非必要的交易,不但使客戶負擔額外的交易成本,甚至可能蒙受虧損。
這也成就了「理財機器人」的一大賣點,以國外經驗來看,理財機器人平台多收取固定費用的模式,基本上不會從客戶身上賺取其他錢,又只會按照顧客風險屬性不同提供資產配置組合,恪守投資紀律,足以對抗理專可能產生的貪婪與非理性的人性。
機器人理專 投信投顧業先開放
為因應國外機器人理財顧問等自動化財富管理系統普及趨勢,金管會將研擬開放機器人理財顧問服務,初步計畫以相關措施協助投信投顧業者,藉由金融創新平台或系統,提供民眾更多個人化投資服務。
不過,為降低理財機器人對理財專員的衝擊,金管會在2016年初表示「機器人理財顧問在今年還不會開放」,要享受理財機器人服務雖然還要再等等,但至少已列入金管會開放項目中,看來「我的理專是機器人」這一天終將到來。

發 表 人 echo chi 回 覆 日 期 2016-05-03 00:13:32
回 應 主 題 RE: 〈FinTech〉「我的理專是機器人」不是天方夜譚!
〈FinTech〉P2P搶銀行生意 利用網路平台 快速彈性取得資金
鉅亨網記者張旭宏 台北  2016-05-02 13:09 
FinTech紅火,徹底破壞整個金融服務體系,其中近期快速崛起的P2P(peer to peer lending)營運模式威脅傳統金融業最大。
859
FinTech紅火,徹底破壞整個金融服務體系,其中近期快速崛起的P2P(peer to peer lending)營運模式威脅傳統金融業最大,P2P是利用網路與平臺達到借貸的機制,藉由P2P的方式提供更快速且能彈性運用的資金,其中中小企業可利用FinTech解決方案增進資產與負債管理上的效率,進一步帶領中小企業升級。

P2P利用網路與平臺達到借貸機制 平台協助媒合
所謂的P2P是利用網路與平臺達到借貸的機制,平台協助媒合,並把借貸過程中,資料與資金、合約、等程序全部在線上實現,過去銀行作為一個債權人的角色,審核適合的放款對象,進行放款業務,而P2P是利用網路的低成本和高效率,透過資料分技術,審核借款人信用,使用的資料不限於聯徵信用資料,更多的是取代網路上的信用評價或是社群資料。
成功P2P平台是擔任媒合的角色以及顧問角色,幫雙方分析需求與風險,透過高速效率賺取中介費用,這與過去銀行放款的模式大不相同,同時因為平台化,很容易再與當前的社群網路或是其他的支付生態系進行整合,活化資金流動與商品結合的可能性。


P2P最大優勢協助中小企業快速且彈性運用資金
除個人外,P2P的最大的優勢就是協助中小企業更快速且能彈性運用的資金,利用FinTech解決方案增進資產與負債管理上的效率,提供更靈活的應收帳款與供應鏈融資,進一步帶領中小企業升級,包含應收帳款融資及供應鏈金融,其中應收帳款融資主要是以幫助中小企業更有彈性更容易的取得與管理營運資金,對中小企業資金取得的成本較高且需要接受長天期付款條件,銀行的傳統應收帳款承購業務將會大量流失。
舉例來說,2011年成立的MarketInvoice,是一個多邊平台,整合了雲端ERP,財務服務。因而中小企業也可以因此提升對自己財務的掌握度,也降低了投資者的風險。投資機構能透過MarketInoive平台得到中小企業的線上會計信用評估並投入資金,而當中小企業收到應收帳款時,可於24小時於MarketInvoice平台取得85%現金,反觀一般台灣銀行應收帳款承購業務需要14個工作天。



至於企業供應鏈金融,將核心企業及上下游中小企業聯繫在一起提供靈活運用的金融產品和服務的一種融資模式,供應鏈中的供應商以折扣來換取營運資金,買方以比較低的資金成本提供融資給供應商。核心企業可以優化其流動資金狀況,不用給中小企業供應商過度的財務壓力,實質降低採購成本。
舉例來說,鴻海積極布局金融服務業,過去一年在中國大陸成立約6家產業金融服務公司,為電子零部件供應商提供貸款和其他金融服務。在未來幾年內,鴻海計畫將貸款服務重新包裝成金融產品,直接銷售給投資者,其實也是幫鴻海的現金找出路,其中金融服務部門已進行超過10億元人民幣的交易及5億元人民幣的融資規模,到目前為止已為100多家零組件供應商提供融資服務。

發 表 人 echo chi 回 覆 日 期 2016-05-03 00:12:33
回 應 主 題 RE: 〈FinTech〉「我的理專是機器人」不是天方夜譚!
真的來了....轉型元年

〈FinTech〉金融科技巨浪來襲!金融業轉型駛向新航道
鉅亨網記者陳慧菱 台北  2016-05-02 13:10 
〈FinTech〉金融科技巨浪來襲!金融業靠轉型航向偉大航道
1619
金融科技大浪來襲,銀行、保險、證券業許多傳統業務遭受挑戰,因此須面臨轉型,各金融機構在3月底已將數位金融轉型計畫方案報交金管會,其中,銀行業將採3招、保險及證券則透過2招方案因應。而在業務轉型中,提供同中求異的競爭優勢,將是通往偉大航道的關鍵。
80萬金融大軍面臨衝擊
金融發展趨勢非常快速,「FinTech」(金融科技)這個字出現沒多久,但對金融業衝擊層面,已不僅於支付,還包括理財、貸款、外匯等。在網路、行動支付、物聯網等發展趨勢下,「另類金融」正大幅衝擊金融業,包括銀行、證券、保險在內的金融從業人員逾30萬人,若含業務員等兼職,則超過80萬人,都將面臨影響。
為迎戰數位金融發展趨勢,銀行業最大的衝擊分別為:臨櫃業務被自動化服務取代、分行功能轉變、銀行行員需求減少;因此,銀行大舉進行組織調整,以成立專責部門、打造數位分行、訓練員工第二專長等。
實體銀行變身提供不同功能
雖然現有分行有轉型之需,取而代之的是行動銀行、數位銀行等新型態,但是業者也必須體認實體分行據點不會完全被取代或消失,而是轉變提供不同功能的情形。舉例來說,銀行未來仍應對於網路弱勢族群的客戶,提供相關金融服務,因為數位金融雖讓消費者增加金融交易的選擇管道,惟亦須注意考量傳統實體交易習慣的民眾需求,在滿足消費者需求與降低經營成本之間必須及衡平,以免滋生民怨。
實體銀行數位能力成為核心競爭力
客觀來說,實體銀行的某些業務並不會被數位銀行所完全取代,但在未來,數位能力將成為業者的核心競爭力,也會是重要的競爭武器,除了IT設備的更新、數位平台的建構,數位技術與金金融創新的結合,才是關鍵成功因素。
保險業務員受到網路投保挑戰
保險業務員則是受到網路投保挑戰,業務員需求也受影響。不過保險局表示,部分業務確實將被網路投保取代,但複雜型商品仍需要業務通路,還有商業型等客製化商品,也不易因數位金融被取代。
券商財富管理業務要主動出擊
券商也同樣因為行動下單的衝擊,未來的證券業務員不能只是被動接受客戶下單,可能要主動出擊發展財富管理業務。
證期局表示,券商資本額如果超過50億元以上的中大型券商,提出的轉型計畫都包含國際化發展策略,並推行動交易、數位管理等。但是若是資本額50億元以下的中小型券商,則可能因無足夠資本因應科技化,而會轉型為證券投資顧問或透過合作推廣因應轉型等。
金融業專業能力培訓列為重點
整體來說,如何針對數位金融發展趨勢,進行全盤人力資源規劃,各家金融業者應先提出其有別於同業的經營藍圖,才能再據以進行人力規劃,專業能力培訓是其一。所以重點在於如何依據所建構的不同業務內容,進行員工轉型與培訓計劃,而非作為藉機逼退裁員的藉口。再者,隨著數位金融的發展,業者在面對這麼多的交易介面與數據串流,資訊安全不但不能打折,還要能提供具競爭優勢的客戶體驗,才是王道。

上5頁 第一頁 上一頁 1. 下一頁 最終頁 下5頁
 
 
 
Copyright © 2008 啟富達國際(股)公司_推薦如何投資理財課程 版權所有   電話:02-2703-2053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仁愛路三段26號4樓之3   E-mail:cfd.wma@outlook.com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