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話題性頗高的美國豪華電動車大廠 Tesla,自從去年 11 月發生幾起火燒車事件造成股價大跌之後即正面消息不斷,不僅宣布進入中國市場,甚至傳出 Apple 執行長密會 Tesla,在市場上引起諸多揣測。
去年第四季 Tesla 受惠歐洲市場定單大增,第四季營收較去年同期翻倍成長,Model S 銷售量突破記錄達 6,892 台,全年賣出 22,400 台。連日來的正面消息推升股價站上歷史新高,收於 217.65 美元,一年來股價爆漲五倍。
即便諸多消息激勵股價反應,但投資機構對於 Tesla 如何在維持一定獲利能力之下,持續落實精品車款平民化的目標感到質疑。如 Tesla 計畫於 2017 年推出定價約 35,000 美元的第三代車款Model E,此價格被外界認為是電動車躍居車市主流的分水嶺,也是創辦人艾隆 (Elon Musk) 所聲稱電動車普及化三階段的最後一哩,因此占電動車成本結構最高的電池成為關鍵角色,Tesla 與主要合作夥伴 Panasonic 的超級電池廠 (Gigga Factory) 計畫,則是致力於提升電池效率並減少生產成本。
但根據美國媒體 ValueWalk 計算,即使是節省電池、鋁、塑膠、折舊、採購成本,打造一台 Model E 最少仍需 48,007 美元,因此售價 35,000 美元又有 15% 毛利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據了解,現階段 Tesla 電動車的獲利來源,大部分來自於車主可選擇性的配備升級,但這樣的獲利模式適合精品市場,若要打入 150 萬價格帶的市場,配備升級需求無法帶來附加價值時,就必須擠壓出車子本身的利潤空間,這才是 Tesla 未來需面對主要問題。
相較於令人頭痛的生產成本,供應端的問題比較好解決,市場認為 Tesla 來自全球各地的訂單量遠大於實際出貨量,主要是卡在生產線來不及因應爆增的需求,因此,除了對供應鏈積極拉貨,Tesla 計畫新增一條每周能夠生產一千台的組裝產線,以因應 Tesla 自稱 40,000 台 Model S 的銷售目標。
最後一個是充電站的問題,也是一直以來消費者對電動車裹足不前的主要原因,即使 Tesla 拋出超級充電網路構想,即在主要都市之間建立近距離的充電系統,甚至結合太陽能板讓車主免費充電,但由於布建計畫需要長時間落實,且尚須解決各國不同的用電規定,例如中國太陽能售電權歸國家所有等,即使有報導表示車主可自行安裝居住型太陽能板替車子充電,但居住型太陽能系統並不適合人口過度集中的亞洲市場。
因此,在 Tesla 尚未解決生產成本、供應端、以及各地不同的充電問題之前,投資人認為 Tesla 股價仍有修正空間,甚至有投資機構將目標價定在 113 美元,僅有周一美股收盤價的一半左右。
松下電器與 Tesla 擬合夥興建電池廠
鉅亨網編譯潘天佑 綜合外電 2014-02-26 22:45:32
日本媒體報導,為美國電動汽車製造商特斯拉 Tesla Motors Inc.(TSLA-US)每部價值 7.1 萬美元起跳的高端電動汽車,提供電池的主要供應商-日本的松下電器公司,目前正就在美國投資近 10 億美元,興建電池製造廠一事,與 Tesla 進行商談。
松下電器則在聲明中回應道,不排除任何可與 Tesla 加強商業關係的選項。
Tesla 股票周二 (25日) 再創下每股 248 美元新高。外界預期 Tesla 將就這次與松下合作成立電池製造廠一事,做出聲明。計劃中的電池製造廠除了為 Tesla 自家的電動汽車,也將為其他廠商提供先進的電池。
松下電器股價在東京時間周三(26日)上午的交易中,上漲 7%。
Tesla 預期本周內將正式宣布,與日本松下電器公司合夥在美國興建電池製造廠,以降低其自家電動汽車的電池成本。
摩根史坦利 (Morgan Stanley) 汽車產業分析師 Adam Jonas 周二指出,在其自家電動汽車需求的支撐下,Tesla 有可能成為全球最大的鋰離子(li-ion)電池製造商。此外,Tesla 也有可能為電力公司提供儲存電力使用的電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