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啟富達國際】全球「負利率」時代,台灣亦步入?將讓定存族傷透腦筋!
日期
2016-07-13
類別
市場新聞評論
全球步入負利率時代,瑞士、德國、丹麥、荷蘭、日本等國,不僅銀行收益率是負的,連政府公債殖利率亦呈現負值,也就是說錢存在銀行或買政府債券,不僅無利息可拿,甚至可能還要負擔保管費等費用支出。然而,在6/30台灣央行總裁彭淮南宣布降息半碼,雖台灣尚未需要支付利息給銀行或有關發行單位,但台灣實質已落入「負利率」環境,所謂何來?將對我們又會有什麼樣的衝擊?
由於景氣持續低迷不振,台灣央行於6/30理監事會宣布調降半碼,利率由1.5%降至1.375%,從去年9月份以來,這已是第四次降息了,距離2008年金融海嘯時所創的基準利率最低紀錄1.25%,僅差半碼之遙,而銀行業者也在央行持續調降基準利率之下,宣布調降存款利率,以台灣銀行為例:一年期固定存款利率調降之後僅剩下1.035%。而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7月初公布今年上半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即通貨膨脹率)為1.54%,全年通膨增幅為1.09%,也就是說表面上看來存在銀行有利息收入,但實際上還不足以趕上物價上漲的幅度,兩較相比,實為負利率-0.055%(1.035%-1.09%) (註:負利率=一年期定存-通貨膨脹率);然而,民以食為天,若以與民生最有關連的食物漲幅來看(如圖示),6月份食物上漲4.55%。則更是慘不忍睹的心寒,其實質利率為-3.515%(1.035%-4.55%),雖然台灣不像歐洲央行將基準利率下調至負利率,但「實質負利率」以儼然形成,目前存在銀行所獲得的利息已無法彌補物價上漲所帶來的衝擊,估計全台灣至少有2/3以上的退休人口,是依靠退休金的「定存」利息作為維持退休生計的主要來源,這對大多數定存族或退休族來說,情何以堪?
就目前經濟而言,台灣正面臨有史以來最寒冷的冬天,多數機構、智庫皆認為台灣今年經濟成長可能無法「保1」,也因此央行未來仍有機會執行降息來刺激經濟。所以,靠銀行定存或債券的利息收入已將無法彌補物價漲幅(通膨),錢只有越存越薄的現象。目前隨著長期公債殖利率及銀行定存利率逐年下降,這對長期投資人或定存族是相當不利的,報酬愈來愈低,也表示追求固定收益反而是一種艱難的任務。因此,改變過去舊有傳統存定存、買債券的理財習慣,而應培養正確投資理財新思維,將成為必要且重要的課題!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