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唯一投資理財教育平台、國際金融資訊整合網,提供最完整的財經訊息、國際金融資訊給您。
立即訂閱今週刊~啟富達學員獨享『紙本每期只要48元, 電子每期只要29元』
啟富達官網搬家了!
 
首頁   >   臥龍學院 > 詳細內容
臥龍學院
本區發表之圖形、文字,僅屬個人言論,並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發 表 主 題 當沈睡中的族群漸漸嶄露頭角,這未來的趨勢你注意到了嗎? 發 佈 日 期 2016-06-06 11:59:27
發 表 人 古斯比 回 應 數 2
2016 0606

當今年年初CRB指數落底反彈,指數所隱含反彈的內容,是一連串原物料的飆漲行情,而在這行情的背後,更是大陸對上歐美主要交易所的定價權之戰,當主流交易貨幣逐漸轉為人民幣後,估計為了交易所造成的資金移轉會使得人民幣流通更為自由有彈性,但是否能夠真的撼動歐美交易所地位,肯定還需要再經過觀察。

過往,在亞洲區域中,當談論到「電子業」時,腦袋中所出現的國家不外乎是日本、韓國與台灣,但時至今日,大陸經過購併、人才技術吸收與自我不斷發展等等,已經漸漸趨向挑戰領先地位角色,其所反應的不只在電子產業上,連股市中的電子股也是漸漸展現其廣度與深度,使得陸股不再只是金融傳產當道,電子股的能見度已經讓你不得不注意到他,加上擁有世界上最多數人口的國家,其內需消費實力,不論對任何的產業來說,都應該有其足以生存的消費深度或廣度來支撐,這是裡面人口最少的台灣永遠無法比擬的。

也因此一旦爆發臨界點的到來,所威脅到的就是上面這三個國家,尤其是人文最相近台灣,幾乎無法抵擋其所造成的巨大吸力,人才、金流、產業......無一倖免,被大陸所觸及到的產業盡數難以安寢,若不提升或是同流,除非無產業前景可言,多數難以與其分庭抗禮,最後只有被吞沒或淹沒在競爭之中,實為台灣多數老闆們的夢魘。

大陸電子股的崛起,所反應的不只在產業上,也一定會反應在資本市場上。

台灣股市近期,量縮到讓人無言,多數原因歸咎到「大戶離場未歸」,其背後導致原因就不多做討論,五月底MSCI季度調整,台股在本次調整權重中,在「MSCI全球新興市場指數」權重由11.88%下調至11.63%、亞洲除日本指數權重由14.02%下調至13.66%、全球市場指數則維持在1.21%不變,以「MSCI全球新興市場指數」來看,台股本次為第11度遭調降權重,只有一個慘字來形容。尤其是6/4週六補假上班,成交量是相隔近8年後再度見到2字頭,僅297.64億元,為金融海嘯3955點以來的次低量,只剩下中小型股有動靜,千億量能難再見,何日量再來?!

近期隱憂又再浮上一樁,陸股成交值一直不斷增加,台股則一直縮減,在陸漲台消之下,陸股納入MSCI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當然,其他細部例如流動性問題,相信在陸方有效率的行政之下也不會拖太久就能有所解決,目前,台股交易人已經不常看到千億以上的交易量能了,8百向7百億均量漸漸下探中,後續當陸股納入MSCI之後,屆時,日均量會剩下多少我不敢想像,台股權重電子股還剩下多少動能,令人堪慮,同樣的,當台股主流電子股動能不濟,大人不在,小散戶又能有何作用?畢竟台股散戶不若陸股有上千萬人,並沒有螞蟻雄兵之勢,可以進場拉抬,如果台股交易環境未獲得改善,大人離場之後難保小散戶也跟著另謀市場出路,到時同樣繼續做電子股,只是「換場」交易而已。

從之前受限法令而無法搶得先機的金融產業,到近期技術漸漸拉近又有高階經理人帶槍投靠的半導體產業,既然政府法令落後沒有效率又沒有遠見,大家自然自己會看著辦,現在大家口中所說的紅色供應練,我想不需多久,很可能就會從紅色供應練變成主流供應練,而台灣很可能會從主流供應練變成非主流或是退出供應練,如近期市場在討論的就是蘋果i7手機可能轉為3D玻璃機殼,而這技術台灣並沒有,到最終結果為何不知道?但光是聽到這樣的訊息,台廠們多少背脊也會涼一下吧,而這些,都還只是台廠技術本位理應可以克服但卻落後的部分。萬一如果是「原物料」受控於對岸,你就算有技術,沒有原料可以取得也沒有結果,最終還是只能以技術授權來換取原物料,技術領先地位絕對無法太久。

台股市場只能以「淺水無魚,窄市不待」來形容未來可能的狀況,尤其是當對岸市場越趨健全,金流越趨流通自由化,又有台灣股民喜歡的電子股可以操作,只要未來開戶、交易方便,資訊取得容易,安全、流通性高,這樣的資本市場對台股而言威脅實在太大,但卻是利之所趨,值得觀察。

未來,可能會有人問你「你還只做台股嗎?」幹嘛不做陸股,機會到處有,不是嗎?



以上內容只是針對觀察市場所做的想法分享,請大家自行判斷適當與否

發 表 人 Alpha 回 覆 日 期 2016-06-07 00:23:46
回 應 主 題 RE: 當沈睡中的族群漸漸嶄露頭角,這未來的趨勢你注意到了嗎?
東亞銀裁180人 22證券零售點全關 學者:只是開始!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6-03 07:54 

東亞銀行(0023-HK)昨(2)日宣布裁減約180名員工,並在7月8日關閉全部22個證券零售網點,只保留網上及電話證券服務,重整措施為了提高營運效率,加上逾9成證券以電子及電話渠道交易,有關決定是為免資源重疊,並表示裁員是不容易的決定。市場人士指出,今年以來股市成交淡靜,向證券業務「開刀」是意料中事。經濟學家分析,外圍經濟未見起色,香港經濟亦放緩,銀行裁員只是開始,另其他行業也會有裁員甚至結業潮。

綜合星島日報、香港明報、文匯報報導,東亞銀行昨表示,因應檢討營運流程和調整東亞證券經營模式,提高營運效率,裁減約180名員工,佔香港人手3.8%。東亞日前已傳出裁員消息,昨晨有員工即時收「大信封」後離開。東亞指出,9成以上證券交易都以電子及電話方式進行,決定將22個東亞證券零售網點全線關閉,保留互聯網、手機應用程式及電話服務提供證券買賣。

東亞主席李國寶昨向員工發信,表示東亞透過綜合戶口提供證券買賣服務,加上互聯網和電話股票買賣比重日增,令東亞證券分行成本變得高昂;為提升成本效益,東亞證券下周一起停止開新帳戶,7月8日關閉所有東亞證券分行和證券服務中心,並設立新的證券服務部,將東亞證券舊客戶轉移至東亞銀行。

李國寶對裁員表示遺憾稱,有關決定殊不容易,希望透過策略性業務重整,應對當前極具挑戰的經營環境,管理層未來朝更具問責性的方向和節省成本的目標發展。

消息指,東亞上月已裁減10多名強積金部門員工,今次裁員不止證券部門,還有資訊科技部、信用卡、貸款及按揭(抵押貸款)等部門,涉及前線、後勤和經理級人員。不過東亞昨未透露裁員涉及的部門,至於會否再有裁員,發言人只重申會不時檢討。

以此計算,裁員前該行香港員工人數約4700人,較去年底的5993人已減少逾千人。而今年內東亞完成出售香港經紀集團東盛及東亞證券(台灣)。
東亞上次大裁員是2002年,裁減20人;2008年金融海嘯盈利大倒退則沒有裁員。香港銀行業僱員協會昨午到東亞銀行請願,要求東亞撤回裁員決定,幹事陳勇華指銀行盈利下跌,不排除其他銀行有裁員行動。

事實上,港股去年日均成交額超過1000億元(港元,下同),但今年跌至不足700億元,近日更不時只有500多億元。有證券經紀反映,去年中股災後市况不濟持續至今,現時只靠一兩個熟客炒賣賺佣,與證券行對分佣金後,實際上連日常開支都難以維持。

暫時未有其他港銀表態加入裁員,匯豐發言人昨日強調,香港員工數目不會有淨額流失。渣打更表示,香港是重點市場,會繼續增聘人手。中銀香港亦指出,香港金融業仍有很大發展空間,會視乎業務發展補充人手。恒生沒有明確回應,只表示會不時檢討人力資源。其餘7家中小型銀行均表示沒裁員計劃。至於星展香港、上海商業銀行、創興銀行及大新銀行均表示,今年或現階段暫無裁員計畫。
經濟學家關焯照分析,外圍經濟未見起色,香港經濟亦放緩,銀行裁員只是開始,料下半年失業率會拾級而上,最高升至5%,「大中小企亦不能倖免」。由於香港內需減弱,料零售及飲食等行業首當其衝,除了裁員,甚至會出現結業潮。踏入6、7月會有大批大學生投身勞動巿場,料亦會帶動失業率上升。

關焯照指以目前經濟狀况,「大中小企業都有裁員壓力」,以中小企衝擊較大,「近年不少中小企積極精簡人手,已到減無可減地步,生意再差落去,一係轉型,一係結業。」他預料失業率會逐步上升,最高升至5%,但會較2008年金融海嘯的5.4%為低。

香港勞工處5月公布今年2至4月最新失業率為3.4%,與首季數字相同,但部分行
業如建造、零售及餐飲等行業失業率續升。合眾人事顧問總經理蘇偉忠表示,料下半年失業率續升,整體空缺較去年同期少一至兩成,零售、飲食及與旅遊相關行業會較差。

現時愈來愈多散戶轉往網上炒股,令銀行對前線人手依賴減少。根據港交所的資料顯示,透過互聯網買賣證券的成交額,佔整體大市成交,由2005至2006年的3.9%,逐漸升至2014至15年的11.6%。至於單計個人投資者的交投,網上交易佔比就更高,2005年時候,有13%的個人投資者利用互聯網買賣股票,到2015年,有關數字已升至44.3%,很多駁腳經紀已被市場淘汰,傳統以人對人的交易模式已式微。

互聯網、手機程式買賣股票愈趨普遍,卻令券商經營成本較銀行低的特點,被凸顯出來。分析指出,香港目前有44%的散戶,都是經網上買賣股票,由於部分券商已經將佣金減至0.1%左右,相較銀行的0.2%至0.25%低得多,幾乎盡搶銀行的證券散戶,結果發展成今日證券商的盈利連年增長,但銀行卻要收縮其證券交易部門。

事實上,經銀行買賣證券是有很多的不便,例如要取得孖展(融資)借貸不容易,後勤服務更是遠比不上券商,而銀行近年存款利息極低,在「反正都沒息收」的情況下,令散戶寧願將錢搬到券商來買賣股票,久而久之,過往幫襯銀行的證券生意,便逐漸流到了券商,且一去不返。

證券業務可能只是目前銀行業面對科技及經營環境轉變而受到衝擊的其一個側面,隨着金融科技的發展,一些科技企業正在一吋一吋地侵蝕傳統銀行的地盤,銀行如不懂應對,跟不上形勢,可預見類似今次東亞裁員的事件還會一再發生。
發 表 人 Alpha 回 覆 日 期 2016-06-07 00:22:26
回 應 主 題 RE: 當沈睡中的族群漸漸嶄露頭角,這未來的趨勢你注意到了嗎?
〈專訪〉福邦證黃顯華:低交易量的悲情台股 將產生4大衝擊
鉅亨網記者王莞甯 台北  2016-06-05 10:35 

福邦證券(6026-TW)董事長黃顯華在這次的券商公會理事長角逐戰中表現的相當積極,更直接隔空喊話現任理事長簡鴻文「做了18年,應該傳承了」,針對台股,他語重心長地說「現在的台股真的很悲情」,這樣繼續下去影響會非常深遠,(1)產業得不到發展資金,進一步衝擊就業和稅收、(2)得不到便宜資金,金融業風險增加、(3)影響金融業的獲利、(4)最直接衝擊是證券業。

證券業已成為慘業
證券業現在可說已成為「慘業」,黃顯華指出,自民國72年進到資本市場,「那是段台股曾經非常絢爛的歲月、台灣企業也在當時非常蓬勃發展」,然而,現在的台股指數日均量約只有600億元,「相當異常!」,幾乎僅是過去的60%。
黃顯華認為,造成台股萎靡的原因除了國際經濟情勢不穩,主要是不當課稅和台產業競爭力有疑慮所致。

從稅制面討論,他提出,賦稅制度強烈建議要從長計議,配合台灣經濟發展需要和社會公平去調整。

外資分離課稅不公
其中,股利所得課稅建議內外資採同一稅率,視財政狀況稅率20-25%,外資仍採分離課稅,而內資則採分離課稅或合併申報由投資者選擇且兩稅合一取消。否則,會造成國人資金大量且持續匯出,或是改變為外國人身分。
而薪資所得稅邊際最高稅率45%,相較鄰近國家如新加坡17%,可說毫無競爭力,黃顯華建議降低最高邊際稅率至20%;為鼓勵年輕人,甚至30歲以內且年薪百萬以下者,免稅額增加5萬元,而稅收減少的部分以增加營業稅2%和增加土地所得稅來補充。

除了對於台股現況感到相當憂心,黃顯華也對台灣經濟環境表達一些看法。他強調,新政府上任後,除了已提出的5大創新產業,最重要是去思考台灣整體產業競爭力如何提升、如何帶給年輕人機會。
黃顯華表示,新政府提出的5大創新產業方向都很不錯,但提醒,台灣經濟發展走到這個階段了,應該去好好思考整體競爭力如何提升,新總統蔡英文提出了世代正義,強調給年輕人更多希望與機會,是未來新政府面對的強大考驗。

對於如何提升台灣整體經濟,黃顯華提出,現今大量製造的產品主要設廠在大陸、印度等地,台灣教育層面強,年輕人普遍素質不差,再加上台灣不缺資金,建議可將台灣發展為研發中心和設計中心,讓工業產品轉為消費產品。

轉型過程,最重要的關鍵還是人才,「留才、引進國際人才當務之急,可從移民政策、租稅規劃等開始著手」、「讓台灣變成人才愛來的地方」,也藉此提升台灣年輕人的就業和薪資水準。

讓台灣成為樣品工廠
另一方面,台灣具有深厚人文價值和天然環境價值,政府該怎麼善用這些價值非常重要,建議政府除了5大產業的創新發展外,可推動各大產業在台灣建立研發中心,配合跨境電商的銷售,讓台灣成為「樣品工廠」。
他舉例,以台灣新興電子商務商「86小舖」來說,不僅僅是做虛實通路,其強項在設計、開發商品。黃顯華強調,即便現在發展電子商務,都必須要有設計能力,台灣的業者不見得一定要學阿里巴巴、天貓,而是透過設計能力的展現讓全世界看到台灣商品。

年輕人進入資本市場
黃顯華不到30歲就進入證券業,他說「我一輩子都在協助中小企業上市」,「事實上我現在的客戶很多都是30-40歲,只要年輕人有意願創業,福邦證都願意提供資源、扮演協助角色,因為年輕人有的就是企圖心和創意,只要年輕企業有抱負、對中小股東能有交代,都願意協助年輕的企業進入資本市場」。
上5頁 第一頁 上一頁 1. 下一頁 最終頁 下5頁
 
 
 
Copyright © 2008 啟富達國際(股)公司_推薦如何投資理財課程 版權所有   電話:02-2703-2053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仁愛路三段26號4樓之3   E-mail:cfd.wma@outlook.com  
x